2019年6月赣南师范大学徐文爽硕士学位论文《阴阳两醮仪式空间中的道吹研究——以会昌县道教斋醮仪式为例》(指导教师肖艳平)摘要

2019年6月4日 暂无评论
2019年6月4日:

20196月赣南师范大学徐文爽硕士学位论文阴阳两醮仪式空间中的道吹研究——以会昌县道教斋醮仪式为例》(指导教师肖艳平)摘要

QQ截图20221122093756.jpg

道士与道吹(内文图)

江西会昌民间斋醮仪式活动中的唢呐吹手,当地人称“道吹”。阴醮与阳醮是当地斋醮仪式的两种类型,阴醮重文,阳醮性武,两仪式中均以唢呐作为唯一旋律器乐,道吹手属仪式中主要的器乐伴奏者。一方面道吹需具备比民间唢呐乐手更高一筹的吹奏技术,另一方面他必须熟谙当地斋醮仪式的环节步骤,与执仪者形成默契的合作关系。

本文的写作建立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和资料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并展开全面、深入的田野调查。本文由绪论、五章节、结论构成。绪论从道教仪式音乐研究现状入手,梳理道教仪式音乐研究内容,关注道教音乐研究的普遍及区域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研究出发点及研究思路。第一章结合相关民俗研究文献,从赣南地区多神信仰体系及与其相关庙会宗教仪式看赣南民间艺术的文化特征。第二章从历时与共时视角审视道吹手的身份与角色,结合文化语境凸显赣南民间道教乐手的区域性特征。第三章为道吹角色辨析,以身份特征、仪式行为、角色认知等方面展开,角色认知主要包含传统认知及道吹面临时代变化的矛盾心理。第四章详细记录会昌县青霞祠斋醮仪式过程,结合县城翠竹祠赖公庙会的斋醮活动对会昌斋醮仪式现状加以补充。第五章为阴、阳斋醮仪式活动中道吹音乐的建构。道吹在仪式空间中的行为特征及其曲牌运用等方面体现道吹音乐建构的规则与秩序,另外其灵活的个人创造、场域转换及曲牌音乐特征又体现道吹音乐阴阳调和及多维连接作用。本文关注赣南地区民间斋醮仪式中亦道亦俗的乐手身份,通过乐手角色反观赣南地区民间斋醮仪式活动及其背后的乡村礼俗社会。区别于固定宫观组织的道教科仪音乐考察,对赣南地区民间伙居道士科仪音乐传统的研究,有着不同的研究前提,前者在法事时间、频率、经济报酬上均能获得一定保障,后者虽面临更广的市场,但以上条件均无确切保障,相反还需面临庙会理事的选择以及同行竞争。前者因固定的仪式被需求,看似稳定有保障,实则个体顺应(创作、体验、运用音乐的能力)需求逐渐退化,后者则直接面临民间斋醮仪式市场,及斋醮仪式赖以生存的民间信仰。以此为基础,本文将重心置于“斋醮唢呐吹手”,认为道吹角色在乡土信仰体系的仪式文化中发挥重要的过渡联结作用。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9年6月赣南师范大学徐文爽硕士学位论文《阴阳两醮仪式空间中的道吹研究——以会昌县道教斋醮仪式为例》(指导教师肖艳平)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20年6月西南财经大学曾艳硕士学位论文《关联理论视角下洛带古镇导游口译实践报告》(指导教师周可欣)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