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南昌大学徐媛硕士学位论文《从“边村”到“三乡”——粤东梅县三乡跨村落区域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研究》(指导教师肖文评)摘要

2020年5月31日 暂无评论
2020年5月31日:

2020年5南昌大学徐媛硕士学位论文“边村”到“三乡”——粤东梅县三乡跨村落区域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研究》(指导教师肖文评)摘要

QQ截图20221116152152.jpg 

本文以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三乡社区明中后期至民国时期的变迁历程作为研宄对象,在充分搜集、整理、分析当地民间文献和口述史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等方法,探讨该区域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山区开发、族群关系、产权变动、山林贸易等,研宄分属于不同行政区域的三个边村从相对封闭到联系不断加强,最终发展成为一个跨村落区域共同体的过程及其主要因素。

明中后期,各姓移民陆续从周边地区迁入三村。至明末清初,村落格局基本奠定。早期三村之间的村际往来有限,以血缘为纽带的族内联系和小范围的通婚关系为主。随着山区的不断开发,形成杉林、果园等多元经营,山林、田地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等不断分化,出现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促使山区经济不断发展。虽然诸村村民之间经常因为产权纠纷等发生矛盾或冲突,但是经济交易、民间信仰和文化交流等又使得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

清末民国时期,三村村民共同经历了长达五年的“东溪学案风潮”,历经曲折,尽管以三村胜利告终,却对三村村民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在当地有识之士的号召下,三村为了共同的利益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联合起来培养人才,共同创办了“三乡公学”,“三乡”之名由此出现。它宣告了“三乡人”这一自我认同意识的正式确立,也标志着“三乡”这一跨村落区域共同体的初步形成。

抗战期间,为了改善三乡地区居民的贫困生活状况,张文、廖安祥等海内外乡贤领导成立了经、政、教合一的“三乡行”。在他们的努力下,三乡地区发展成为一个紧密团结的具有行政、经济、教育等功能的跨村落区域共同体。1948年底,“三乡行”由于政治原因被迫关闭。但在地方政府整编乡镇过程中,三村地区被独立出来,并被命名为“三乡乡”,“三乡”正式成为乡镇一级行政单位。

从三个边村发展成为三乡乡,见证了粤东客家地区跨村落共同体从无到有、从虚到实的发展历程,实现了地方社区的国家化和现代化。这一具体个案,对于认识和理解宋明以来以赣、闽、粤、湘边界地区为核心的客家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也可为当代山区精准扶贫、苏区振兴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jpg

2.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20年5月南昌大学徐媛硕士学位论文《从“边村”到“三乡”——粤东梅县三乡跨村落区域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研究》(指导教师肖文评)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20年5月南昌大学李洋硕士学位论文《族群、书院与文化教育——基于清末铜鼓县奎光书院的个案研究》(指导教师廖艳彬)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