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上海师范大学苏晓琼硕士学位论文《合浦客家方言“V 落”与普通话“V下”的比较研究》(指导教师李文浩)摘要

2021年5月18日 暂无评论
2021年5月18日:

20215上海师范大学苏晓琼硕士学位论文合浦客家方言V 落”与普通话“V下”的比较研究(指导教师李文浩)摘要

QQ截图20221025090448.jpg 

摘要

 

本文以合浦客家方言V 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普通话“V 下”结构及其相关格式的现有研究成果,运用认知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语法化的相关理论,对合浦客家方言“V 落”和普通话“V 下”以及两者的相关格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本文主体部分,第七章是结语。

第二章到第五章从宾语位置和进入结构的动词、动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出发,对V 落”和“V 下”以及两者的相关格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研究,并得出了以下结论:“V 1”和“V 1”、“V 4”和“V 4”以及它们相关格式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在表达形式上,进入结构的动词差异不大。“V 2”与其在合浦客家方言相应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最大,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施受关系、宾语是否真实存在、是否为处置句式等因素,都会使得“V 2”在合浦客家方言中的相应表达方式有所不同。“V 3”与“V 3”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有:“V3”结构可以表达为“V+3+宾语”或者“V+宾语+3”,“V 3”结构则只能表达为“V+3+宾语”;“V 3”结构前需要加上能愿动词,而“V 3”结构则不需要;相较于“V 3”,“V 3”表示否定可能性时,否定词需要置于动词之前,表示肯定可能性时,需在“V”和“落 3”之间插入表示完成的[iɛ2],或者是直接表达为“V 3”。

第六章则是从历时语言学的角度,梳理了“落”的语法化进程,确定了“落”的演变过程,并借助意象图式、重新分析和概念整合的相关理论,对“落”的演化动因做出了说明。同时,我们从跨方言研究出发,考查了“落”在粤方言、梅县客家方言和温州方言中的使用情况,进一步确认了“落”所蕴含的趋向、结果、状态和容纳等语法意义。

1.jpg

2.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21年5月上海师范大学苏晓琼硕士学位论文《合浦客家方言“V 落”与普通话“V下”的比较研究》(指导教师李文浩)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21年5月华侨大学张菁蓉硕士学位论文《马来西亚华人饮食文化研究:以客家擂茶为例》(指导教师陈琮渊)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