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孔毓玑辑浙江《常山县志》十二卷于清雍正二年(1724)刊印

1724年0月 暂无评论
1724年0月:

清孔毓玑辑浙江《常山县志》十二卷清雍正二年1724)刊印

 QQ截图20220110110729.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本)

 

参考阅读1:

今日常山

 

参考阅读2:

 

[三衢往事]独自修志的常山县令孔毓玑:躬身启民智,笃行惠民生

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7-12-21

王有军

 

常山自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建县,即将度过1800个漫长的春秋。一邑虽小,治邑事大。据1989年《常山县志》统计,截至清宣统三年(1911),担任过常山知县(县令)的有269人,有人只是留个姓名,更多的人则湮没于沧桑岁月,无影无踪。若论亲民惠民、德才兼备者,清康熙雍正年间的县令孔毓玑,绝对算得上是个中翘楚。

孔毓玑,字秋岩,号象九,江苏江阴(今江阴市)人,孔子第67世孙。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登己丑科赵熊诏榜进士,二甲第7名。由于文采颇佳,孔毓玑数次被选派为同考试官,负责督考批卷。康熙五十六年(1717)至雍正二年(1724)任常山知县,长达7年之久。

 

  劝民兴农桑

 

常山,是孔毓玑基层岗位锻炼的第一站,也是他担任一把手的首场秀,他满怀激情,斗志昂扬,这在《初铨常山》诗中可见一斑:

 

  许国身犹健,

  亲民计尚疏。

  忽膺百里命,

  还证数行书。

  弦诵从吾好,

  桑麻奠厥居。

  惊心呼父母,

  核实定何如。

 

经过走访调查,孔毓玑发现常山民生凋敝、百业萧条,其主要缘由在于百姓庸懒散漫,不思进取。于是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敦劝农桑,教民树艺,购买桑蚕五千余张,散布四乡,并教以养蚕之法,让百姓平整田地,种桑养蚕。

在此基础上,孔毓玑凭借着自小务农、谙熟农事的悟性,建设性地提出了农八条:农贵乎力勤、农贵乎粪多、农贵乎开塘、农贵乎置具、农贵乎通沟、农贵乎尽地力、农贵乎乘天时、农贵乎齐人力。农八条共一千五百余字,精炼老到地切中了兴盛农业的关键要点。

在组织人员疏通沟渠、开浚塘坝,引导百姓开荒沃田、交季播种的同时,孔毓玑一方面发动地方乡贤徐长泰、徐璟等作劝农劝蚕诗,一方面点名批评虹桥、水南等地重种糖蔗轻种水稻等错误倾向,大造舆论声势,一时间,全县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兴农养蚕运动,百姓鱼米渐足、仓廪渐实。

 

  聚众倡学风

 

宋代和明代,常山屡有科举擢第,文风颇为兴盛。但清代以后,崇学尚文之风逐渐衰弱,孔毓玑对此十分心痛。他说,曾经听说常山是宋代理学大儒朱熹的讲学之地,理学在历代都有传承,如宋代的徐梦鳞、江泳,明代的詹莱等,名声远播。如今学宫拥窄、人才匮乏,实在令人扼腕。

孔毓玑认为:学宫之兴废,系人材之盛衰,亦即关政治之得失。因此,他无时不在寻找良机,全面扩修学宫。康熙五十八年(1719),天气大旱,百姓无收,粮价高涨,孔毓玑捐出自己的养廉银,回江阴老家买米,低价售出,又开设粥厂,救活百姓无数,常山士民深受震动。孔毓玑借机提出以工代赈捐,修建了文庙的东西庑殿,以及名宦祠、乡贤祠、戟门、棂星门、泮池,第二年,又捐银修复了大成殿、明伦堂。文庙焕然一新之后,随即建章立制,月有课,季有试,学风大振。

为浓厚学术讨论氛围,孔毓玑在县治之东宇字庄,即现小东门附近,倡建了一所定阳书院,悬挂朱子画像,邀请名家大儒来此专题讲学,作为学宫的补充。讲学内容以敦穆化争、精勤起惰、希贤作圣为主旨,以正人心、厚风俗为导向,培养了徐长泰、詹肇熺、徐烈、郑世球、詹启璋、张紫芝、严英、齐自超等一大批乡贤名士。

对于寒门子弟,孔毓玑则在文昌阁建立免费的义学,修缮桌椅窗几,聘请名师授业传道,入读的学生非常多,百姓无不感恩戴德,点头称善。

 

  独力修县志

 

雍正《常山县志》,则是孔毓玑留下的文献珍宝。由于旧志破损不堪、页面残缺、讹误较多,孔毓玑一直心怀修志之愿,只是上任伊始,事务千头万绪,实在无暇顾及。

康熙六十年(1721),衢州知府靳树德提起修志之事,孔毓玑本想专门设立志局,可惜第邑中诸君子,皆授徒就塾,无可分任者。恰逢县内公务稍顺,孔毓玑便凭借一己之力,八斗之才,独自挑起了修志的重任。孔毓玑深知一邑文献之价值和地位,他利用公务之余,广搜博访,严谨查证,比对推敲,抉剔删定,做到逸者补、讹者正,前后历时四年,直到雍正二年(1724)才完稿,对前两部《常山县志》进行了系统地充实和勘误。可惜,志书尚未付印,孔毓玑即离任常山知县一职,赴任浙闱乡试考试官。

孔毓玑劝农桑、兴学风、修县志,惠泽后世,百姓一直念念不忘。然而,他的政绩并不仅限于此。诸如编建保甲制度、增设兵营要塞、铲除奸匪流寇、开辟义冢埋骨,他还重修了城隍庙、两浙雄镇坊、木棉岭古道,重建了半闲亭、集真观、栖云亭等等,惠民之业,令人敬仰。以至于孔敏玑离任的160多年后,光绪年间的百姓仍然对他的事迹津津乐道,时任知县李瑞钟听闻之后,掩不住内心的敬佩和仰慕,为其作《前常山县知县孔公传》,洋洋洒洒2200多字。

躬身启民智,笃行惠民生,视民如亲,教养并至。由古至今,孔毓玑都不愧为一位淳风厚俗、教化亲民的官员典范。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清孔毓玑辑浙江《常山县志》十二卷于清雍正二年(1724)刊印》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清李瑞钟等纂修浙江《常山县志》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成书         清范玉衡修、吴淦等纂浙江《开化县志》十二卷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刊印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