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福建师范大学何朝银博士学位论文《革命与血缘、地缘: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949-1965)——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个案》(指导教师黄国盛)摘要

2008年4月 暂无评论
2008年4月:

2008年4月福建师范大学何朝银博士学位论文《革命与血缘、地缘: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949-1965)——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个案》(指导教师黄国盛)摘要

 QQ截图20200320161321.jpg

摘要:

建国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如土地改革运动、互助合作化运动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均在乡村社会这个舞台中进行。毋庸置疑,这些运动必然会改变乡村社会的结构和影响其运行的模式。建国后的乡村社会变迁深深地打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烙印。换句话说,建国后的乡村社会变迁无不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相关。因此,通过对建国后的乡村社会变迁的研究,一方面,试图探索出乡村社会运行的规律,另一方面,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得与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历史经验。乡村社会变迁是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功能的更替的过程,对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社会结构是由社会诸要素构成的,而社会构成要素的划分是复杂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血缘、地缘、宗族、家庭、阶级、阶层等;这些都是社会结构的构成要素。因此,对乡村社会变迁的研究,若想面面俱到,难免会顾此失彼,或繁杂冗长。而本文主要以血缘与地缘(宗族、家庭)、阶级、阶层等因素为切入口,并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个案,来研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社会变迁。

通过考察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化及人民公社化时期的乡村社会艰难曲折发展的历程,总结期间的乡村社会改造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本文认为,在进行乡村社会改造和建设时,不能脱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进行生产关系的超前改造:在进行乡村社会改造和建设时,在破除血缘、地缘等传统因素的消极作用的同时,也要关注血缘、地缘等传统因素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积极作用,诸如其互济互助作用;在进行乡村社会改造和建设时,必须尊重乡村社会自身发展规律,避免用巨大外部力量来主导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应正确处理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上”与“下”、“内”与“外”、“现代”与“传统”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血缘; 地缘; 革命; 阶级; 阶层; 乡村; 社会变迁;

 

导师:黄国盛

1.jpg

2.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8年4月福建师范大学何朝银博士学位论文《革命与血缘、地缘: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949-1965)——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个案》(指导教师黄国盛)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08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谭晓平博士论文《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指导教师尉迟治平)摘要         2007年西南大学严奇岩博士论文《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以四川客家“崇文重教”为重点考察》摘要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