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山东大学张燕芬博士学位论文《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指导教师钱曾怡)摘要

2009年5月 暂无评论
2009年5月:

2009年5月山东大学张燕芬博士学位论文《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指导教师钱曾怡)摘要

 QQ截图20200320150935.jpg

摘要: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930个方言点的178个阳声韵字为研究对象,归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分析阳声韵九摄的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阳声韵韵尾演变的途径、条件和动因。

全文包括主体四章及余论。

第一章介绍本文的写作意义、前人的研究以及论文写作的对象、方法、目的和材料来源。

阳声韵是古音韵尾系统的一个大类,以鼻辅音为韵尾。中古阳声韵韵尾的格局是咸深摄收[-m],山臻摄收[-n],宕江曾梗通摄收[-n]。研究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具有重要意义:1、是构建汉语语音史不可或缺的部分。2、有助于全面认识汉语结构格局和语音系统。3、有助于普通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4、有助于人们学习普通话,更好地进行交流。本文研究的主体是汉语方言中的古阳声韵字的今韵尾,共选取178个常用阳声韵字在930个方言点中的读音进行比较分析。本文主要运用描写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音系学、实验语音学和语言接触等方面的理论以及数据库、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并解释韵尾演变的途径、条件和动因。

第二章归纳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

以数据库930方言点共165540个阳声韵字为依据,将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分为八个大类:[-n][-n][-n]三分型,[-n][-(?)]二分型,[-n][-(?)]一个韵尾型,④鼻音韵尾与鼻化元音共存型,⑤鼻音韵尾与口元音共存型,⑥鼻音韵尾与鼻化元音、口元音共存型,⑦鼻化元音与口元音共存型,⑨口元音型。八种类型分节叙述,前六节每节为一个大类,第七节包括第七和第八两个大类。

每节根据古摄韵尾分合的不同情况分出小类,再按小类中不同的韵尾音值进行叙述,最后列类型分布地图。第四、五节小类之上有一个次大类,根据咸深摄是否保留[-m]分为“咸深摄收[-m]”和“咸深摄不收[-m]”两种。

第八节在前七节分类的基础上讨论古阳声韵韵尾今读八大类型在汉语各大方言区的分布,归纳各大方言区的主流类型,最后罗列古阳声韵今读八大类型分布对照表。

通过分类、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古[m][n][η]韵尾与现代汉语方言阳声韵字的韵尾音值对应关系复杂。有一致的一面,大的方言区各自都有主流的韵尾类型,不同的方言区有相同的韵尾类型;有分歧的一面,同一方言区下属的方言有不同的韵尾类型。

第三章韵尾演变分摄讨论,以摄为单位讨论韵尾从中古到现代的具体演变情况。共分三节,山臻摄与咸深摄一起讨论。

第一节咸深(山臻)摄演变讨论。中古咸深摄的[-m]保留在闽、客、粤以及平话等方言中,其他方言咸深摄的[-m]多发生变化,或与山臻([-n])、宕江曾梗通([-η])合并,或变为鼻化元音、口元音。韵书和诗文的押韵都反映了[-m]的消变情况,从韵书的角度来看,《中原音韵》到《西儒耳目资》是[-m]消变的重要阶段,北方话中[-m]从有到无大概就出现在这一时期。诗文的押韵情况因为作家作品数目比较多,分布区域相对要广阔得多,因此更能体现方言中[-m]的消变情况,[-m][-n][-η]从唐代的偶然相混到宋代的比例大增,诗文中传达的信息相对韵书而言更为丰富,地方方言中[-m]的消变现象应该比韵书所体现的要早。

第二节宕江摄演变讨论。现代汉语方言中,宕摄和江摄的读音往往一致,宕江相合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开始,但到宋代还不是普遍现象,到了元代才成为主流。不少方言中咸山摄韵尾与宕江相同,咸山宕江一致而又有别于其他摄的音值中,鼻化元音和口元音是最主要的,说明在这些方言中咸山宕江四摄的韵尾演变有着共同的方向,[-(?)][-a]发展。

第三节曾梗通摄演变讨论。[-n][-η]是曾梗摄最重要的两个音值,曾梗摄收[-n]的现象遍及各大方言,往往带来与臻摄和深摄韵尾合并的局面。梗摄韵尾音值复杂多变,通摄韵尾音值比较稳定。

第四章分析中古阳声韵韵尾演变的途径、条件和动因。

第一节古阳声韵韵尾演变的途径。中古阳声韵的韵尾是鼻音,到了现代汉语方言,鼻音韵尾的数目减少了,除了鼻音韵尾内部的合并,部分变成了鼻化元音,部分变成了口元音,所体现的正是鼻音在音节中的地位逐渐减弱甚至最终消失的过程。鼻音韵尾的演变有两种途径:一是鼻音韵尾的归并,二是鼻音韵尾的弱化和消失。

第二节鼻音韵尾演变的条件。鼻音韵尾演变的条件主要有二:1、鼻韵尾发音部位的前后。鼻音韵尾消失的先后与鼻音的发音部位有关,其先后次序是由前往后,-m-n-(?)2、主要元音舌位的高低。主要元音舌位的高低决定其后附鼻音韵尾消失的先后,低元音先变而高元音后变。这两个条件在不同的方言中可能分别起着作用,也可能同时起作用,这时二者会出现交叉的情况。

第三节鼻音韵尾演变的动因。语音的不同要素要求协同发音,以达到和谐流畅,出现不和谐时便会有同化或异化,语音的各个要素正是在同化、异化的作用下互相调节、向前发展的。音节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及音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语音演变的内部因素,也是鼻音韵尾演变最重要的动因;语言接触也是鼻音韵尾演变的一个促进因素,在某些地区的鼻音韵尾演变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鼻音韵尾演变的无形推力是省力原则,即追求发音的简便。这一推力促使鼻音韵尾在音节内部和音节之间逐渐消磨,进而转移为元音韵腹的附属,并最终走向消失。

余论部分探讨古阴声韵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读鼻音韵尾的条件。在汉语语音的古今演变中,古阳声韵韵尾的弱化乃至消失是基本趋势,这是本文讨论的中心议题,但是我们同样也注意到一种逆向演变的现象,那就是部分古阴声韵字在一些现代汉语方言中读鼻音韵尾。这种逆向演变往往是有条件的,结合鼻音韵尾的弱化、消失,可以更好地认识鼻音韵尾在汉语中的性质和地位。

 

关键词:阳声韵韵尾; 汉语方言; 鼻音韵尾; 鼻化元音; 口元音;

 

导师:钱曾怡

1.jpg

2.jpg

3.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9年5月山东大学张燕芬博士学位论文《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指导教师钱曾怡)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09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胡斯可博士论文《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指导教师鲍厚星)摘要         2009年6月暨南大学吴芳博士论文《粤东闽语-n、-η韵尾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指导教师伍巍)摘要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