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武汉大学陈运梅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广东新安县客民科举研究》(指导教师洪均)摘要

2019年6月3日 暂无评论
2019年6月3日:

20196武汉大学陈运梅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广东新安县客民科举研究》(指导教师洪均)摘要

QQ截图20221129143955.jpg 

广东新安县客民因清初政府实行招垦政策,陆续来到新安县定居,刚开始是耕种军田,以“军籍”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与清以前就居住在此的“本地人”从一开始就分属不一样的“系统”。随着客民的增加、国家政策的变化,两者在资源、文化等的矛盾也随之加深,其中之一就反映在“科举学额之争”上,这场斗争开始于大致乾隆十六年(1751年),“本地人”以客民有原籍可归,应返回原籍参加科举考试为由,导致这些客民自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开始被排除在科场外长达34年之久,客民也与“本地人”展开斗争,直至嘉庆七年(1802年)以获得单独为他们设置“客籍学额”而告终。

以这场“学额之争”为切入点,对客民的科举情况展开分析,了解到新安县客民在除去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几十年外,即“学额之争”前和获得“客籍学额”后,相较“本地人”而言,科举都处于劣势的情况,表现之一就是没有“精英人才”的产生,除去因受“本地人”阻挠被迫离开科场近40年之久(实际上嘉庆九年(1804年)才开始参加考试)这一重要原因外,还受客民自身发展水平、本地人对地方教育资源的掌控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贯穿清一代,此外还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国家从18世纪中期开始在东南亚、北美的开发,促使大量客民向这些国家外流,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随之降低。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客民在新安县的科举情况,了解客民迁入新安县后的生存、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客民发生的变化。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9年6月武汉大学陈运梅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广东新安县客民科举研究》(指导教师洪均)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9年6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王秋月硕士学位论文《遂川草林左溪河南岸风光带景观设计》(指导教师陈存友、胡希军)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