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云南大学李浩硕士学位论文《场域、资本与文化传承——桂南采茶戏的人类学研究》(指导教师何明)摘要

2010年6月1日 暂无评论
2010年6月1日:

20106月云南大学李浩硕士学位论文《场域、资本与文化传承——桂南采茶戏的人类学研究》(指导教师何明)摘要

QQ截图20220927101023.jpg

桂南采茶戏《绿珠女》

摘要

 

博白采茶戏是采茶戏的一种,俗称唱采茶。这种采茶戏广泛流行于玉林、钦州这两个地区,以及梧州地区的苍梧、字溪、滕县,南宁地区的宾阳、横县、马山、扶绥、崇左和百色地区部分县。因上述各地大多位于广西以南,故又称为桂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明朝末年由江西传入广西博白,在 40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桂南采茶戏曾有着光辉的过去,但是现状却让人忧虑。

在桂南采茶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时代的需求、政治的影响和社会的变迁等因素对它的影响是巨大的,就与桂南采茶戏场域密切相关的行动者来说,剧团、演员和观众的存在方式和他们在场域中的行为对桂南采茶戏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

桂南采茶戏与客家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桂南采茶戏所表现出来的客家文化符号来说,语言、信仰和风俗习惯这三种是最明显的。桂南采茶戏的审美习惯和价值评判是基于客家人的审美习惯和价值评判的自觉行为,正是这样的自觉行为让桂南采茶戏有着传承客家文化的行动。这些客家文化符号是桂南采茶戏文化场域的文化资本,是与桂南采茶戏文化场域相吻合的客家人的惯习。

在社会转型期中,桂南采茶戏的剧团、演员和艺术本身都经历了很大的转型,转型的动力主要有国家的文艺政策、地方政府的决策和观众的惯习这三股力量。桂南采茶戏想要在社会转型期中找到出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增加桂南采茶戏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二是利用桂南采茶戏的经济资本;三是保持场域跟惯习的合拍。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0年6月云南大学李浩硕士学位论文《场域、资本与文化传承——桂南采茶戏的人类学研究》(指导教师何明)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0年6月浙江农林大学朱艳芳硕士学位论文《客家围屋建筑装饰艺术研究》(指导教师蒋继华)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