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赠生著《中小学中国画课程审美化理论探索与课例设计》2022年6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2022年6月1日 暂无评论
2022年6月1日:

谢赠生《中小学中国画课程审美化理论探索与课例设计》20226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1_副本.jpg

  

 

谢赠生老师是我校优秀校友,1996年美术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后,在基础教育领域耕耘二十多年,成果丰硕,屡获嘉奖。他致力于中学美术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成立“谢赠生名师工作室”,为福州市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骨干美术教师,被授予“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作为福州市的美术教研员,他带领着福州市的美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中小学中国画课程审美化理论探索与课例设计》正是谢赠生老师多年来教育实践成果的总结。

谢赠生老师主修中国画专业,擅长山水、花鸟和人物绘画,因此尤其关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教学模块。21世纪进人了信息化时代,中国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在当下中小学教学中如何展现其魅力,又如何与当下中小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谢赠生老师经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教学研究比较薄弱,涉及中国画教育和教学的文章中,大多为研究高师中国画教学领域,涉及中小学的文章偏少,还有许多拓展的空间。当下中小学的中国画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过于偏重理论讲授,作品赏析多于实践;授课内容单一乏味,教学方式陈旧保守,缺乏创新,与时代脱节,教学上缺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创造力挖掘。《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高中美术扮演的角色及其价值在于“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故美术课程应与当下的时代特色、中小学生的心理结结合,中小学中国画教学应当以审美化及创新启智为宗旨,不能一味地把中国画课程定义为培养技能、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的项目,而应将其定义为启迪智慧的有力工具。

谢赠生老师的著作《中小学中国课程审美化理论探索与课例设计》从审美化理论出发,全书分绪论、启智中国画课程、学科融合中国画课程、校本中国画课程、大美术中国画课程五部分。通过构建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策略、模式探讨,结合相关教学案例分析,提出之有效的激发中小生中国画学习兴趣的策略、模式方法,力求为中小学美术教师开展中国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该著作积累了谢赠生老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案例丰富、以带面、深人浅出,同时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该著作的出版对提升中小学中国画教学层次及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践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

罗礼平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绪论

附录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中国书画模块的要求

第一章 启智中国画课程

第一节 启智中国画课程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 启智中国画单元化课例

向齐白石学画蔬果

彩墨游戏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借物寓意

格物致知——花鸟画的临摹与创作

林泉丘壑——山水画的临摹与创作

附录二:美术知识链接

第二章 学科融合中国画课程

第一节 学科融合中国画课程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 学科融合中国画单元化课例

四季歌——诗中有画

跳舞的点和线

神与物游——花鸟画的临创初体验

天地生灵

人间生活

心之所向 无问西东——中国美术的现代化

附录三:美术知识链接

第二章 校本中国画课程

第一节 校本中国画课程理论探索

第二节 校本中国画单元化课例

水墨画动物

花鸟小品

家乡的山水——石头厝中国画临摹

家乡的山水石头厝——中国画创作

刻刀下的中国画——福州软木画布景

“伞”亮福州之中国画

附录四:美术知识链接

第三章 大美术中国画课程

第一节 大美术中国画课程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 大美术中国画单元化课例

茶香四溢

西湖十景

地域的永恒魅力——福州古厝

好看的照片

宋画小品系列

附录五:美术知识链接

后记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绘画,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审美精神。它历史悠久、技法丰富,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

讲究笔墨情趣,强调意境,以笔墨传神达意,是中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中国画中,“笔”指的是笔法,“墨”指的是墨法。善于运用笔墨,既可状物(描摹物象)、传神,又可以达意和抒情。

关于中国画的发展,前些年有过很多讨论,有人主张全盘西化,有人主张中西合璧,在我看来,中国画的本质特征不能变,中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之精髓不能变。

一种艺术形式要不断地向前发展,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在中小学生中的传承尤其重要。在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关于中国画的内容并不少,但我发现,研究基础教育中国画教学的文章比较少,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愿意上中国画课程且能上好课的老师并不多。这里的原因很多,如现在美术专业毕业生中,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少,岗后的培训不足,研究中国教学的指导案例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不高等,都是影响因素。基于这些问题,前几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启智理念下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中国兴趣的策略研究》并发表在《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上,后又申报了省级课题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能给一些教师教授中国画课程时提供一些帮助。教师参与课程研究,只停留在问题的一般认识层面上是远远不的,还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深研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要立足于学科领域特殊问题的解决,实现从对课程的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与重新建构的跨越,这样的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才有意义。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研究结果从 理论到实践已初步成形了,特集结成册。但要真正成为一本书,却非易事光稿子就修改了好多次,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霞编辑不厌其烦的指导,感谢工作室谢念群、林昆仑、周衡、郭维奇、郭舜清、陈秋恩、林颖几位老师的努力付出,感谢福建师大美术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礼平教授的指导且写了序言。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支持和帮助我的领导,感谢专家的指点和同行的帮助与鼓励。

谢赠生

2022316

2.jpg


参考阅读:

谢赠生相关资料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谢赠生著《中小学中国画课程审美化理论探索与课例设计》2022年6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07年6月厦门大学林宏杰硕士学位论文《民族身份确认与族群认同》(指导教师董建辉)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