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西南民族大学周子嵘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垌元宵节游神仪式与地方社会整合研究》(指导教师蒋彬)摘要

2020年3月15日 暂无评论
2020年3月15日:

20203西南民族大学周子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垌元宵节游神仪式与地方社会整合研究》(指导教师蒋彬)摘要

 QQ截图20221128170202.jpg

仪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性、生活性、社会性和地方性等诸多特征,因而成为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乡村的社会转型面临诸多的问题,影响到乡村社会的良性运行特别是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对仪式进行研究,挖掘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对于当下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人类学仪式研究理论为指导,运用田野调查法与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广西博白县大垌元宵节游神仪式的社会环境、产生原因、游神分布范围的基础上,对仪式的准备、内容以及社会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大垌的元宵节游神仪式是在历史时期中逐渐形成的,它起源于大垌地区清初兴起的康大元帅信仰,在清乾隆后正式形成,具有历时性、地方性特色;其次,元宵节游神仪式的产生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大垌地方的墟市、宗族、村落以及信仰共同推动了仪式的产生与发展;最后,大垌元宵节游神仪式以神灵信仰为符号、广泛的居民参与为媒介,通过群体的心理认同、宗族间的秩序强化以及村落间的互动从而整合了当地社会。

 1.jpg

 2.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参考阅读:


大垌人口与分布

 

2017年末的时候,大垌镇的人口为5.6万人,这些人口中,大部分居住于山间河谷中。大垌镇有五个行政村,西边的凤坪村与石龙村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东边的金固村和栗桂村的土地和人口较少;大垌村是镇政府的驻地和大垌墟的所在地,位于整合大垌镇的中间位置,人口与土地面积都为中等。在历史时期,由于缺乏相关数据,无法得知大垌的人口数量,但根据整个博白县的人口记载与各移民祖先的记载来看,大垌在清代之前都是人口较少的。

人口居住于村落之中,村落构成乡村社会最基本的居住区。在大垌地区,分布于山间盆地中,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而村落的形成与布局又受到移民和地形的影响。大垌地区现今居民皆为客家移民的后裔,这些客家移民在明清时期陆续迁入到大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姓氏的迁入对当地的村落布局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最先迁入的客家移民,主要居住于凤坪和石龙行政村,这两个行政村在大垌镇西边,辖内平地较多,有原住民的部分开发,生产和生活条件较大垌其它地区更为优越。清初,庞姓逐渐发展起来,占据凤坪、石龙两个行政村的主导地位,也因为有原住民的因素,加之不同的移民的迁入,最终形成以庞姓为主导、多姓混居的居民情况。这两个行政村辖下的村落,多为一姓一村的小村落,村落间隔分明,村落内部各自以祠堂为核心分散居住,田地、灌溉自成一体,各姓之间互不干扰,多姓杂居的情况较少。

金固和栗桂两行政村地处大垌镇东边,位于八将岭南边,辖内山地多,平地较少,因而人口相对较少,村落的分布也更受地形的影响。此处的村落皆为一姓村落,周姓居民自明初迁入,占据两个行政村的主导,其中金固行政村全部皆为周姓居民。因而,这两个行政村下辖的村落和前面的凤坪、石龙行政村有所不同,各村落皆以祠堂为核心而形成,村落之间依靠血缘关系的远近而相互联结,各村落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也因为地处山地之间,一条山间公路便把不同的村落串联起来,这使得两个行政村内部交流频繁。

大垌行政村位于大垌镇的中间,有三条河流自北向南在大垌墟交汇,并向南流,大垌行政村便由大垌墟以及数个小河谷内村落所组成。大垌行政村内有五个独立的小河谷,位于河流上游的有四个。东北边有两个相邻的小河谷,地处八将岭西南部,一为龙氏聚居、一为许氏居住;位于西北部的两个小河谷为廖氏、庞姓居住,南部的河谷也为庞姓居住。大垌行政村内出现数个大型的宗族村落,宗族占据整个河谷,互不干扰。大垌墟的居民则与小河谷不同,大垌墟位于五个河谷相交的地段,加之经济交易影响到整个大垌镇,因而汇聚了大垌、石龙、金固、凤坪这四个行政村的居民在此居住,并有不少外乡居民聚居于此,这是一个完全依靠业缘和地缘关系形成的墟市。

总而言之,由于湿热多山的自然条件,明中期之前大垌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明中期之后,客家移民迁入到大垌各个较为适合居住的小河谷,而形成了今日的人口布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20年3月​西南民族大学周子嵘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垌元宵节游神仪式与地方社会整合研究》(指导教师蒋彬)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6年3月温州大学王法祯硕士学位论文《村落节日民俗传承中的媳妇角色——以江西赣南丰岗村为个案》(指导教师黄涛)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