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南昌大学胡德荣硕士学位论文(江西上饶)《铅山太源畲话的体貌系统》(指导教师胡松柏)摘要

2008年12月25日 暂无评论
2008年12月25日:

2008年12月南昌大学胡德荣硕士学位论文(江西上饶)《铅山太源畲话的体貌系统》(指导教师胡松柏)摘要

1.jpg 

铅山太源畲话是铅山县太源民族乡畲民使用的一种具有多来源、多层面语言成分特征的汉语型方言。本论文讨论铅山太源畲话的体貌系统。

本论文研究的太源畲话体貌系统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态,包括完成体、进行体、持续体、经历体、起始体、继续体、短时貌、尝试貌、反复貌、重行貌、随意貌:另一方面是事态,包括己然态、未然态、仍然态、确然态、设然态和先然态。

本文以普通话的体貌系统为参照系,通过对以上体貌范畴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功能、特点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同时在借鉴现代汉语体标记语法化研究的基础上,对太源畲话中一些体貌标记的语法化过程进行分析和假设。此外,本论文还尝试与其他地方的畲话、客家方言、当地赣方言铅山话作共时的比较,以期揭示太源畲话体貌的特点及其与相关方言的联系,为畲话语法的进一步研究作材料上的准备。

 

参考阅读:

 

铅山太源畲族乡人文地理概况

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畲族共有630378人,其中福建省349052人,浙江省173250人,江西省76607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江西是仅次于福建、浙江的畲族人口分布的第三大省份。

江西设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乡——太源畲族乡,位于铅山县境西南部,地处江西、福建边界的武夷山北麓,是县内畲族聚居地,东界天拄山乡,南与福建光泽县为邻,西连贵溪市,北接陈坊乡。境内崇山峻岭,以境内的卡子岗为最高,海拔1329米,中部较低,最低处西坑口海拔545米。源于境内高港、暗洞的太源水是陈坊河的上游。

全乡辖太源、西坑、马鞍和畲族村4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面积7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020人,其中畲民约900人,主要聚居于狐狸岩、垄耕坞、岭脚、半岭、赵仕田、聂家庄、下查家岭、大西坑、烂泥垄、木勺坞等10余个自然村,在化烟岭、显阳坪、将阳坑及太源等10来个自然村则有畲民与汉民杂居。

关于铅山畲民的来源,《铅山畲族志》载:“大部分从汀州府(今福建省长汀县)迁来,小部分从福建省建阳县、上杭县及本省贵溪县迁来。”其姓氏主要为蓝、雷两姓,主要是在明末清初迁入而来的,“……最早的是太源乡石塘坞的蓝姓畲民,至今已传18代”。

太源畲民的先民主要于清初由闽西汀州和闽北建阳迁入,如垄耕坞、岭脚、

狐狸岩、大西坑、木勺坞、将阳坑等自然村畲民来字自汀州,定居已13至15

代,迁入时间约在康熙(1662~1722)年间,半岭、赵士田的畲民来自建阳,定

居已14代。此外还有部分畲民系清末由邻近的贵溪市樟坪、弋阳县桃坪等地迁

入的。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8年12月南昌大学胡德荣硕士学位论文(江西上饶)《铅山太源畲话的体貌系统》(指导教师胡松柏)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纪念宋省予先生诞辰110周年书画作品展2020年12月25日上午在福建省美术馆开幕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