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叶双瑜著《晴耕雨读》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6年11月1日 暂无评论
2016年11月1日:

2016111日叶双瑜著《晴耕雨读》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u=2807552933,2350540201&fm=15&gp=0.jpg

简介

   本书由“心织笔耕”“华林晴悟”“往事情深”“佳作品读”等四个部分组成,共选入各类文章99篇。内容涉及经济建设的多个领域,也涉及党建工作、秘书工作、工作作风等方面。收入书稿的文章,大多在《福建日报》《海峡通讯》《调研内参》《发展研究》《海峡经济》《党的生活》等报刊上公开发表过。

u=318352184,534483832&fm=26&gp=0.jpg

本书作者

 

 

目录


序   高   翔

上册
心织笔耕
谈谈调研工作
切忌“长安归来马蹄香”——二谈调研工作
建好智库 服务决策——三谈调研工作
紧扣大局献良策 改进作风求实效——四谈调研工作
关于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几点思考
发展的竞争力在高等教育
为民营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口岸通关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后一公里”
统筹**发展和对外开放研究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创新开放举措
开局 问题 对策——厦门、泉州外经贸调研
挑战 信心 持续——福建外经贸发展形势的调查与思考
确保我省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是一件天大的事
立足新起点 着力求先行——福建对外开放三十年实践的若干思考
挑战与对策
求先行 重持续 促发展——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如何展现新作为
增合力 解难题——福州、漳州、宁德三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调研
家电下乡 一举多利
争创出口品牌 拓展**市场
……

下册
华林晴悟
往事情深
佳作品读
后记


附书评

 

弘深悠长的耕读意蕴

——评叶双瑜《晴耕雨读》

谢宗贵

 

       每看到“耕读”二字,总是心生敬仰,又觉亲切暖人。所以,一收到叶双瑜同志的新作《晴耕雨读》(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尚未翻开细读,其书名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耕作以事稼穑,此乃立身之本;读书以达礼义,实为立德之要。耕读实际上是传统文人士子修身齐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方式,其文化基因绵延至今。仅从字面上看,“晴耕雨读”是农耕时代诗意盎然的独有风景,但这一素朴意境的背后,却是躬耕陇亩的艰辛与品读思考之劳神,当然也有耕读之后的欢喜收获。置于当下的语境中,“晴耕雨读”应是对人生事业的执着与坚守、对工作学习的虔敬与投入——这当然缘于赤诚的初心与强烈的责任。诚如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翔同志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所言:“双瑜同志尝称自己‘如农夫晴耕雨读,不敢懈怠’,虽为客气之辞,但反映的是一种坚守和追求,是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可谓知人之论,也是对“晴耕雨读”的精到解读。

      《晴耕雨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心织笔耕”,收集的作品主要是作者在多个重要领导岗位上的工作调研与分析报告等,所涉议题横跨外经贸、工商、教育、党建等多个领域,内容丰满,新见迭出。该书下册为“华林晴悟”“往事情深”“佳作品读”三大部分,主要收录作者在报刊上发表的新闻评论、往事回忆与佳作品读等,乃作者在繁忙工作生活中的思考与感悟。特别是那些时评文章,如《关键是工作要上新台阶》《多一点“钉钉子精神”》《蹲下去看“蚂蚁”》《换届以何为重?》等,皆为“感时论世”的精粹之作,读之深感作者思维敏锐,能在貌似平常的一言、一行、一事中发现奇深之处,取之思之,阐幽发微。这些时评论作,角度小巧却有独特发现,点滴感悟皆可立马成文,不但言当及时,而且常常是言人所未言,时评的境界当如是也。

       作者人生经历丰富,工作历练多而深,长期在厅局机关与高校等领导岗位任职,在省委、省政府担任领导职务多年,有深厚的理论积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缘于此,《晴耕雨读》全书内容丰厚,对工作实践予以理论性总结与阐述,予人以思想启迪,给工作以有力推动;字里行间也流淌着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沉潜于心的家国情怀;较为独特的观察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体而言,全书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自觉的大局意识。勤勉耕耘政务的同时不忘读书思考,形成作者观察思考问题的思想标尺,能够准确把握各个时期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及国内外大局形势。从大局高度、以长远眼光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是作者思想方法的核心。这实际上就是本书开篇之作《谈谈调研工作》中所强调的具有全局性与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即把工作放在大局中去思考与定位,从战略层面分析把握,谋求解决之道。而且,站位决定视野,有大局的高度就会有宽阔的视野,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所作的决策才能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地方实际和群众需要。在立足现实的同时,作者时常辅以历史的视角来审视,无疑为文章添加了历史的纵深感。不管是工作调研,还是分析报告,乃至对时事、人物与佳作的评论,都显见出作者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体现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等文章,即是这方面的代表。这些文章也因为站位高、视野宽而有大开大阖之势,且收放自如。阅之畅快,并从中感受思想的力量。

       二、鲜明的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牵引着作者的目光。本书收录的大多数文章,都是针对工作中的问题而作。工作调研、分析报告与时评文章等,就其结构来看,有关问题部分的内容都占据一定的篇幅,并且盯住问题,追根究底,详加剖析。这一特点在外经贸、党建等文章中尤为明显。而且,由于对问题的分析切中肯綮,提出的对策有的放矢,能有效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既展现责任担当,也体现很高的领导能力。

       三、辩证的思考分析。在《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一文中,论及“少”与“好”“实”关系时,作者写道:“实践证明,按‘好’‘实’的要求去做,结果不是‘少’,而是‘多’。”抓住关键词,有分有合,寥寥数语即把“少”与“好”“实”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厘清,把理点透,显见辩证分析的魅力。类似精彩的分析在全书中随处可见。对外经贸、党建等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现象,作者既能一分为二地分析,又能把握重点,抓住关键,且以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全面历史地把握,深入理性地思考。辩证思维也是一种科学思维。书中文章内容之所以耐读且颇多启发,不少文章经得住时间考验,是因为作者的思考分析能以辩证思维为底色,能够把握时代发展的内在肌理,合乎发展规律。由此亦见其辩证思考与理性分析的功力。

       四、多样的表达风格。不同文体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各有差异。在此方面,作者显然有很高的文体自觉,其笔下的工作调研、分析报告、时事评论、往事回忆等,文体特征鲜明。可贵的是,在遵从文体规范的前提下,作者善于听从内心的指引,对一些文体规范有所突破创新。书中不少文章在严谨表达的同时,恰当运用历史名典与故事,融以谈心式的词句语调,严肃庄重与活泼亲切构成话语张力,让文章顿然生色,有厚重的历史感,且更具亲和力和可读性。《对党忠办事实读书勤待人和》一文话题重大,但通篇采用讲故事说道理的方式,深入浅出阐明领导干部该如何按“三严三实”要求做人做事,就事论理,娓娓道来,很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该书下册的多数文章,作者在写作上较为自由随性,以多副笔墨,表达自己对现实人与事的洞察与理解,在变化多样的笔调中呈现思想见解与内在感情。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长于文章,也工于书画,在艺文作品中泼洒灵智才情,展露其高雅情趣与文化情怀,亦为本书的一个亮点。

       《晴耕雨读》既是作者多年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孜孜不倦探索研究的丰实成果。透过密实内容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勤于实践与思考的现代“耕读者”形象,感受到的是耕读意蕴之弘深悠长。就此而言,“晴耕雨读”是一种躬耕敬业的勤恳姿态,是一种敏学善思的行为方式,更是一种执着坚守的精神风范,当为我们所敬仰、所效仿,为理想事业勤耕善读,笃行而不倦。

(福建日报)

 

 

叶双瑜新著《晴耕雨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刘雪松

 

       201611月的第一天,收到叶双瑜同志的《晴耕雨读》。全书计42万字有余,上下两册,分心织笔耕、华林睛悟、往事情深和佳作品读四节。封面设计极简,枣红色的书名笔力遒劲,一支鹅毛笔,立于左下侧,显出特有的雅致、规整。底图是细密的横条纹,隐寓着海量的文字。轻手抚摸,立刻让我不胜浮躁的心灵安静下来,有了阅读的渴望。《晴耕雨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博大精深,谈工作、谈生活、谈历史、谈现实,真知灼见,真情洋溢。叶双瑜同志公务繁忙之余,勤于笔耕有此大成。捧卷深思,获益良多。

对党忠诚:一片丹心图报国

   忠诚,是一种品格、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作风养成。在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就是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和平年代,面对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变、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现状,就越需要彰显主流价值,强调对党的忠诚。《晴耕雨读》有8篇直接谈到了党建、党务工作,其中《对党忠 办实事 读书勤 待人和》这一篇说得最透彻。列举了朱德、项与年、邓六金、项南等革命党人的生动事例,他们是久经考验的共产党人,有的是闽西人,有的在闽西战斗过。邓六金同志还是老红军,作者和邓六金同志、项南同志是同乡,有更亲近的来往,自然感受更深切、更强烈,所以才有“把党的理想信铸入思想、融入灵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感悟。有信仰才有忠诚,作者从传统的“八德”说起,到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的英雄气节,到《才溪乡调查》的扩红,用通过生动、翔实的典籍资料阐述了对党的忠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机理来坚信社会主义”、“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来认识社会主义”、“从中国的国情来选择社会主义”,“责任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坚持纪严于法,纪法分开,用纪律管住党员。”……处处展现了作者对党的忠诚。忠诚,只会是历久弥新,诚如《永远的谷文昌》写道“人们对谷文昌的怀念、敬仰之情不仅没有随着岁月远去而淡化,反而与日俱增。”谷文昌是共产党人品格的化身,人民群众的精神偶像,对他的缅怀,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啊,共产党人的“忠”,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

   作者生长在闽西山区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当过农民、小学民办教师、农村大队干部。大学毕业后在省直单位工作,一路走来,直到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作者深知对于一名党员,对党绝对忠诚的重要性。只有对党绝对忠诚,信之愈深,才能行之愈笃;也只有把党的信仰深入骨髓、融入血脉,不断在学习中确定、在实践中印证、在追求中升华信仰,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此,作者是“一片丹心图报国”,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对人民真情:俯首甘为孺子牛

   《晴耕雨读》的书名,重在耕读两字,如作者所言“如农夫晴耕雨读,不敢懈怠”,生长在农村、做过农民,民办教师的作者,天然的接地气。晴耕雨读,睛天和雨天,不就是农人每日需要面对的,每天需要仰仗的“上天”吗?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需要仰仗的就是人民啊。晴耕雨读,这又何尝不是作者力图颂扬党员要和群众融合的寓意呢?《晴耕雨读》的篇章包含了对人民的真情。调研工作强调“人民群众最富有首创精神”,讨论思考时提出“从不断满足人民的利益来实践社会主义”。《晴耕雨读》里六篇是直接谈及民生、民情和基层工作。“要对每一例患儿负责,决不能因为目前婴幼儿复查诊疗高峰期已过而有所放松,要深到山区农村等偏远地方查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句句都包含着对民生的关切和忧思,流淌着作者对群众浓烈的爱意。

       作者在农村生活、工作过,只有这样的亲历,心有民众,也深知民生重要。只有这样的亲历,才能有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才能真正认识到为群众谋幸福的使命系于身,责任重于山。“农民有不少新期盼:一盼有更多的科技服务;二盼生产规模扩大后有农产品专业市场;三盼继续修路;四盼门诊看病费用‘新农合’能报销”,这四盼就是农民的心声。只有作者那样“蹲下去看蚂蚁”的耐心细致,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才能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才能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增强群众致富信心和动力,才能够体现党员是真心为人民服务。

对事业豪情:吾将上下而求索

   《晴耕雨读》也很直白,睛时耕作、雨时读书。晴雨是天气的变化,是客观条件,耕耘和读书是主观能动。你不能决定天气,但是你可以决定你的行事方式。正如一台永不谢幕的大剧,这是一种奋斗不止、没有停歇的人生。那本是一种美的境界,更是一种人生追求。作者显然把这种没有停歇的奋斗精神当作自己前行的动力,才有如此出彩的人生成就。

       《晴耕雨读》中最多篇幅的是经济类文章,超过25篇之多。涵盖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和利用外资、扩大消费和调整结构、流通行业和工商管理等,涉及面很广。文章处处体现了作者在经济工作方面理论功底深厚,经贸管理事务稔熟,又充满了哲学思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自然就会有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晴耕雨读》文中多涉及全省的、区域性的经济方略,或全行业的举措,那种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的大气,也尽显文中。“发展的竞争力在高等教育”、“立足新起点、着力求先行”、“挑战、信心、持续”、“盘点、冲刺、谋划”……这些不仅是文章题目,更是改革的先声、工作的要求。晴耕雨读,寓意着农人的勤勉、读书人的智慧,不泛“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事业豪情。作者正是有了这种豪情,方能坚守心灵净土,珍惜清风云月,矢志追求事业,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对乡土热爱:故乡山水在心田

   在如今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存压力无处不在的世界,《晴耕雨读》抒发的耕读情怀,令人向往。作者身在职场,日理万机,又能够超然的放缓脚步,品味晴耕雨读的惬意与闲适,唤醒被物质和欲望挟持的灵魂,让生命回归它最初的纯净与本真。这种可贵,只有源于对乡土的热爱。“江随山势百千盘,江上春云酿暮寒。满径山桃红簌簌,斜阳呼渡大沽滩。”这首《忆游上杭》是清末诗人丘逢甲途经作者老家,乘船过汀江时所作,这种意境是不是很优美?当年还有年轻的船工则爱唱山歌自娱自乐,也有的与对岸村妇对唱。男唱“大河流水到潮州,敢好老妹难得有,敢好老妹恋得到,灯芯点火唔用油。”女唱“蛾眉月子水中藏,妹在溪边等情郎,风吹茅草沙沙响,十年八载不心慌。”山歌唱出了青年男女的萌动芳心,勾画了一幅客家山村耕读的田园图景是不是很吸引人?当作者“少小离家老大回”时,再次踏寻在废弃的古渡口,看着不知名的小草开出淡紫色的小花,满满地摇曳在汀江宽阔的河床边,作者耳边是否会响起久远的歌谣、悲壮的呐喊,或许还有忧伤的诗句……正是这种热爱,作者才会写下《乡村絮语》,才有“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总是萦绕在心”的感慨;对曾经工作过的福州大学又有“不解之缘”,“我与《福州大学学报》结缘,算起来已有16个年头,一直未曾中断。”谈及客家传统时讴歌“客家道德的薪火相传,是客家人最以为骄傲和自豪的精神财富。”重情重义,令人感动。“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正是源于对乡土的热爱,作者对各地的跨越发展才会喜上眉梢,才有“喜见石狮嬗变”、又会“闽西崛起势如虹”的欣欣然,总有一种激情而感动于泉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对于作者来说,他为之奋斗数十年的八闽大地,就是他的故乡,可谓是“故乡山水在心田”。

对同志友爱:最是橙黄橘绿时

   说到同志的友爱,还是要从耕读说起。晴耕雨读,重在质朴,沉潜内修,实在不易。正源于这种已经浸润在血脉中的质朴,《晴耕雨读》里的文章,才显得如此贴近、善意,那种对同志的友情扑面而来。《晴耕雨读》有十余篇人物回忆或者书评,多是同事、同乡或者是学者。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与人为善的友爱、包容,无不透出对同志情真意切的关爱,对长者的尊敬、爱戴,对后辈的关照、呵护,总使对方温暖。文中谈及自己的父亲,“我们父子走在一起,每当见到单位同事时,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他总是对人开口就说:‘我儿子还很不懂事,请领导多教育点拨!’”……常常引得我的年轻同事们一阵大笑。” 乡村老人,如此谦和、朴素。谈及和《福建日报》的交集,难忘“每写一篇稿子,都能得到编辑的指导,哪怕只是一个标题,甚至一个标点,经报社同志的点拨或者修改,文章就变得观点更鲜明、文字更练达。”尊重知识,尊重文化,谦虚谨慎形象跃然纸上。谈到自己谋面甚少的文友,“见文如见人,冬去春来,彼此的友情非但一点没有谈去,反而更深厚了。”《晴耕雨读》里这类小故事不少,每一个故事都会让我思考良久,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实在丰富。四季更替,秋去春至,我们一路走来,落脚的地方都有善良,真、善、美,才能让生活充满阳光与快乐。这种对生命的乐观、对同志的友爱,犹如挺立于秋末冬初之清风中的橙橘,散发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勃勃生机。“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是我读《晴耕雨读》的又一个感悟。

《晴耕雨读》,饱满厚重,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真情、对事业的激情、对乡土的热爱和对同志的友爱,写进了《晴耕雨读》的每一句、每一行、每一页,构筑成了情和爱的高山,巍峨、伟岸,且绿意盎然,对于我可谓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行文至此,借用艾青的诗句做本文的结语: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中国网海峡频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6年11月1日叶双瑜著《晴耕雨读》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林晓平《先秦民俗典籍与客家民俗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1958年11月1日撤销遂安县建制将原遂安县与淳安县合并定名淳安县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