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练建安光荣退休座谈会2025年10月31日在福建省文联举行(附 客家通网贺诗)

岁月如歌・感恩同行。2025年10月31日,省文联机关工会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练建安作家光荣退休座谈会。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东河,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作协副主席林秀美与相关处室、单位人员参加了座谈会。这是省文联党组着力推进厚爱干部的又一新举措——为退休干部举办座谈会。
会场简洁而又温馨,人事处宣读了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主编练建安退休文件后,通过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大家一同回顾练建安同志的工作足迹、创作成果,让大家看到了他在岗位上的坚守身影、奔波于创作交流的温情瞬间,用珍贵影像回顾了练建安同志的奋斗历程。座谈会由福建文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石华鹏主持。
与会人员饱含深情地回忆与练建安共事相处的难忘时光,大家敬佩他的勤恳、自律,将杂志社管理得有声有色;许多同事感激他的热心引导、帮助,他面对晚辈,在业务上时常主动引导、辅导,古道热肠的他,还时常关心着同事生活上的困惑难题……李东河、林秀美对练建安同志多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作出了中肯的褒奖,与会同事们分享受其言传身教的成长故事,以真挚话语传递 “薪火相传” 的敬意。座谈结束后,李东河、林秀美分别为练建安同志披上红红的绶带、送上鲜艳的玫瑰花与精美的小礼品。
举办一场退休座谈会,不仅是对退休干部表达尊敬与温情,更是在整个文联大家庭中进一步形成风清气正、温馨友爱的氛围。会上,李东河明确表示:逐步建立退休干部座谈等关怀举措,让退休干部在热闹体面的告别中,带着温暖与归属感开启人生新篇章。同时,通过上门走访,或者电话问候,让退休干部始终感受到组织的牵挂。
李东河(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刚才大家对建安同志的离别感言说的都很好,我归纳一下,大家说的大概是三层意思:第一个是敬佩,第二是感激,第三是不舍。大家敬佩建安同志在文联任职期间为我们文联事业,特别是为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青年文学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努力。同时,也敬佩他个人的博学强记与丰硕的创作成果;感激,是我们在座很多同事与建安同志相处过程中,得到了他很多的帮助、关心,所以对他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不舍,人在一起都是有感情的,不管共事时间长短。这些也都是我要表达的感想。座谈会开始时,大家一起看了建安同志的那些珍贵照片与喜人成果,欣喜地看到了他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取得了那么多的成果!在这个时刻,建安同志是很光荣的,是光荣退休。但也是伤感的,伤感于时间匆匆,建安同志一定是带着一种不舍的心情离开岗位,带着对文联的诸多牵挂;我们一样带着一份伤感,与您相见的机会少了。但建安同志是我们的退休干部,文联随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而且我们文联是为艺术家们服务的,您也是优质高产的艺术家,我们一定尽心竭力地为您提供好服务。希望建安同志退休了,回到您的生活中去,开启您的人生第二春,做您开心的事,做您喜欢的事!如今,我们省文联是一个充满正气、充满朝气的地方。有严管,更有厚爱。严管大家也感受到了,但严管的同时,我们一定是厚爱干部的,着力在干部培养、工作环境、用餐服务等方面持续改进,在干部们的生日、退休等节点送上问候与温暖……新来的每位同事我一定要找他们谈话,退休的每位干部我一样要见面谈话,推心置腹与你们聊,谈工作,话成长,纳良言,携手共建一个温馨的文联家园。
林秀美(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作协副主席)
与建安同志相处的时光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勤恳、专注与满满的成果。他是一位善于学习的人。 面对媒体格局的深刻变革和文学潮流的不断演进,他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旺盛的求知欲。他勤于思考,勇于接纳新观念、新方法,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办刊的实践智慧,不断提升刊物的内容质量和时代感,确保了《台港文学选刊》在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持久影响力。他是一位工作认真的人。从选题策划到稿件编审,从刊物运营到对外交流,他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体现的不仅是对文字的敬畏,更是对文学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在他的带领下,刊物得以持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赢得了海内外作者与读者的广泛赞誉。他是一位坚持君子之求的人。他待人真诚,胸怀坦荡,坚持合理表达诉求,着力推进问题化解,将编辑部凝聚成了一个富有战斗力和温暖感的集体,为刊物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团队支撑。他是一位团结同志的人。他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在工作中注重发扬民主,倾听不同声音,善于调动每一位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台港文学选刊》全体同仁,不辱使命,砥砺前行,为促进两岸文学交流、丰富华文文学版图作出了贡献。他是一个成果丰硕的人。长年坚持创作,荣获金麻雀奖、中国新闻奖等殊荣,作品被选入高考模拟试卷,创作500余万字,编撰的《八闽开国将军》被专家们誉为:“半部军史,英雄史诗”。退休是建安同志职业生涯的圆满收官,也是人生新旅程的华丽开启。衷心祝愿建安同志在今后的日子里,身体健康,生活愉悦,乐趣无穷。同时,也希望他能常回“家”看看,继续为福建的文学事业建言献策,传递薪火。
送我一束玫瑰花
练建安
承蒙组织关心、爱护,为我这个刚刚退休的老同志召开座谈会。谢谢大家!光荣退休,这个词组,实事求是,非常精准。谢谢组织上给予我成长的空间与诸多的收获。刚才,同志们为我说了很多好话,成绩很大。我愧不敢当。我参加工作三十八年零二个月,二十年零二个月在省文联度过。承蒙厚爱,有一些小成绩,如果评介我是勤奋的老黄牛,我认为是最恰当的。我在省文联工作期间,其中前后八年任《台港文学选刊》负责人,这里是意识形态的风暴地带之一,责任重大。我在工作中,如果无意间得罪了同事,在这里,我要真诚地请您原谅。希望一笔勾销,相逢一笑。会前,筹备的同事征求我,送上一束花的想法时,我希望是一束玫瑰花,红玫瑰花。我要在退休回家时,献给我的妻子。十三年了,工作日,我基本上是七点多提前到岗,晚上七点多或者八九点下班。与迟到早退相反,是早到、迟退。很多人都说,老练有专车接送。这个专车司机,就是我的妻子。她是省直机关幼儿园的一名教师。我要感谢她!是她十三年如一日,开车接送我上下班。谢谢!退休后,我一定要多做家务,在家多读书、多写作,将功补过。大家都说我有很多藏书,这是事实。其实,百分之九十九,我都没有认真看,绝大多数是看看目录,随便翻翻。部分书籍,只是阅读了部分章节。我因为爱藏书,随便翻翻,感觉很充实、很幸福。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事如棋局局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想当年玉树临风,而如今老态龙钟。我似乎感觉,童年歌声还在耳边回响,转眼已是白发苍苍。年轻人朝气蓬勃,前程锦绣,祝福你们!在温暖的文联大家庭里,你们可以海阔天空,大展鸿图!珍惜美好时光,拥抱美好未来!退休了,老单位依然是我的精神家园。我会始终念着家!我会常回来看看!此时此刻,我想重温一下我们文联的好词好句:大学习,大调研,勇攀高峰大创作;一盘棋,一张网,相亲相爱一家人。祝省文联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吉祥如意!谢谢大家!
黄文明(冰心文学馆馆长)
建安兄,要退休了。今天,又是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亲自出席退休座谈会,又播放了感人的回忆片子。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首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退休座谈会,我不感动都不行。今天建安兄退休座谈会,我来说说“不一样”的建安作家!认识练老师这些年,我总悄悄琢磨他:别人喝茶是解渴,他捧着一杯绿茶,像在跟文字对暗号;别人下班步履匆匆,他揣着个牛皮本,连菜场阿姨讨价还价都能听成段子,活脱脱是座“会走路的文学档案馆”。三十载春秋在他笔下生根发芽,他塑造的角色比老友还鲜活,编织的情节比连续剧还勾人,多少年轻作者把他的书当“写作武功秘籍”,反复研读。建安牛!著作等身一点不为过。金麻雀奖、中国新闻奖副刊编辑奖、福建新闻奖副刊编辑奖、福建省期刊优秀作品编辑、小小说被选入高考模拟试卷,创作500余万字,累不累?今天说练先生退休,我猜啊,这不是搁笔,是要把“朝九晚五写稿”升级成“披着月光创作”。这哪是退休?分明是文学生涯的2.0版本!往后您要是整出新篇章,可别藏着掖着,记得在群里“撒点星星”;要是想找人侃创作,您看——兄弟们永远亮着那盏为您留的茶灯。最后衷心祝愿练老师:灵感如春汛奔涌,日子比陈酿甘醇,笔力随岁月沉淀,待到新作问世时,依然能“墨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林芝(艺品杂志社社长)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怀着依依不舍与羡慕的心情,为我们尊敬的练主编举行光荣退休座谈会,作为晚辈的我,向练主编、练老师致以诚挚的祝福!十多年前,我从冰心文学馆调到《福建文学》杂志社的时候,练老师就是杂志社的一名资深小说编辑了。我在工作中,就深深感到练老师在编辑这个讲奉献的岗位上身体力行,他每天都兢兢业业审阅稿件,很晚才下班回家,成为我敬佩与学习的对象。在他担任《台港文学选刊》主编期间,看着他任劳任怨,为刊物亲手打磨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那些都是他职业信念与专业能力的结晶。他的许多建议,都曾给予我莫大的启发和帮助。这份情谊,弥足珍贵。但是从今往后,在这座大楼里,将少了一个熟悉而沉稳的身影;在探讨刊物工作的交流中,将少了一种深邃而独到的见解;在面临共同挑战时,将少了一位可以坦诚商议、挥斥方遒的前辈,这让我的心中泛起阵阵怅然。但是,退休的您必将开启人生的另一段华彩乐章,更从容、更专心地进行文学创作,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挥洒才华。您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请相信,您倾注半生心血的这份事业,你所树立的专业标杆与精神风范,必将被后来者铭记、传承与发扬。您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本本厚重的合订本,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深深的祝福。练主编,愿您未来的日子,如秋日晴空般明净高远,如午后清茶般闲适甘醇。愿您健康、快乐、自在!也希望您常回家看看,这里永远是您的家,我们永远是您的朋友和同事!
林幼润(海峡文艺评论杂志社编辑)
昨晚念长老师给我打了电话,他在上海出差,无法赶回来参加练老师的退休座谈会。他特地交代我,一定一定要代他感谢练老师对我们编刊工作的帮助和指导。对我个人而言,练老师是我的老领导,更是我的老师。最早在冰心馆的时候,我就是练老师分管的学术研究部一名“小兵”。那时候我们编《爱心》杂志,练老师给我压担子,让我写“卷首语”,参与编辑工作;又创造各种条件,让我们晚辈都有机会发表作品。练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多读、多写,他会挖掘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对我们的写作提出中肯的建议,真的非常感谢他。再后来,练老师担任《台港文学选刊》主编,同一年,我也调到《台港文学选刊》工作,依然是练老师的“兵”。真的是很深的缘份。感谢练老师的信任,让我承担了“散文”“闽籍作家译林”“华文文学论坛”“温故知新”等多个栏目的责任编辑,并且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多写文章。练老师还一直积极推动我入党,他是我的入党介绍人。虽然现在我已经不在《台港文学选刊》了,但是练老师对我的指导,对我的鼓励,对我的关照,点点滴滴,我都铭记于心!练老师在编刊业务上严谨细致,个人的创作上更是硕果累累,都是有目共睹。这些都是我非常尊敬练老师的地方。今天,我想对我非常尊敬的练老师说几句掏心窝的话:一谢,感谢您在我工作的长河里,像位沉稳的“领航员”,带领我脚踏实地地走向远方;二愿,愿您岁岁无虞,长安常乐;从此以后,您就是自由从容的风,我坚信,作家练建安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三盼,盼您常“回家”看看,这里有您那么多的好朋友,还有我们这么多在您手下成长的“小兵”!有空常回家,我们陪您唠嗑,就像从前一样。
马洪滔(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副主编)
骊歌响起,照片一张一张循环播放,其实这时候心里会有一些伤感。仍记得练主编就任的前一天晚上,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问我在哪里,说自己调到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刚好那天,我一个人在317室加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没想到八年就这么一下过去了。回望我与练主编共事,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概括为四个“非常”。第一,非常博学。据我所知,练主编个人藏书量达50000多册;记忆力好,写的文章扎实,讲话时常旁征博引,可以说是一位“鸿儒通才”。第二,非常勤奋。有关勤奋,不说读书,工作上,八年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身为主编,又当小编,三校、排版,样样亲力亲为,甚至责编的稿子比我们还多;创作上,笔耕不辍,从不懈怠。八年来,获得了全国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奖”,多篇作品选入试卷考题,成为我省小小说界的一面旗帜。第三,非常宽厚。八年中,练主编很少批评谁,也很少说重话,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他的“无为而无不为”,让刊物稳健发展,三次入选“中国精品期刊”,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一本文学期刊。第四,非常潇洒。他为人豪爽大度,光明磊落;他讲话快人快语,直言无隐。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事无不可对人言”。朋友圈常称他“练大侠”。我们一起共事,经常也是如沐春风,若临秋水。衷心祝愿练主编身康体健,创作丰盈,新生活如诗如画。感恩之情浓缩这首词:水调歌头•赠建安兄荣退笔落三山动,语出四座倾。卅八春秋如一,长抱玉壶冰。漫道报刊荧幕,且看学习强国,文曜九霄明。更植微小说,时雨润青衿。扬大雅,存侠骨,寄深情。归来云鹤,祥社橘苑伴风清。收却晓霜千帐,换得书城独往,日月掌中轻。采菊梁岩下,犹带翰香盈。
李锦秋(福建文学杂志社编辑)
我印象中的练主编是一个对刊物工作负责任又严谨的人。他曾与我分享编辑一个诗歌稿件的经历,在他逐字逐句审视、推敲之下,从一个对自然物象描写的词句中,挖出了隐藏着的重要认知问题。我印象中的练主编是一个对新来的年轻同事乐于关心的人。我刚到《福建文学》不久,他热心地给我介绍早期《福建文学》的一些情况,热心地鼓励我如何在职称、创作上的成长。我印象中的练主编是一个很自律的人。身为《台港文学选刊》的负责人,他几乎坚持早到晚归,而且笔耕不辍,创作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对于一位作家、主编,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其良好的自律修养是分不开的。祝福练主编开启美好的新生活,身体健康,未来的创作如皓月长空!也期待练主编有机会把更多的工作经验、创作感悟分享给我们。
陈美者(福建文学杂志社编辑)
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表达我对练主编的敬佩之情。我感觉今天这个座谈会氛围很温馨、场面很隆重,同时大家心中还有很多依依不舍之情。我对练主编的敬佩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台港文学选刊》是一本有着重要地位和独特意义的刊物,想办好并不容易,我感觉练主编这么多年来作为主编,展现出卓越的能力,守好意识形态建设主阵地,确保刊物平稳、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善于创造条件去开拓创新,开设“海外华文文学”栏目等,让刊物展现出新质与活力,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独特光芒。其次,练主编作为一位资深作家,他经常关心和鼓励年轻的写作者。每每看到我有新作,对我加以表扬,为我朋友圈作品点赞,令我追随着前辈实力向前奔跑。第三,练主编非常爱书,藏书量惊人。令我敬佩又汗颜,想到自己总是因为各种事情而挤压了阅读的时间,就特别惭愧。所以,练主编其实也在默默地带动我保持阅读、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的习惯。我从练主编身上看到了幸福,那是从事文学的幸福,以及作为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的幸福。我想,这种幸福是可以一直与人持久相伴的。祝愿练主编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继续享受写作的快乐。
韦廷信(福建文学杂志社编辑)
在与练主编相处的不算长的两年时间中,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他对图书的痴迷和挚爱。我刚来文联上班的时候,就被他的办公室惊呆了,我看到他的整个办公室都是书,书山书海,气势磅礴。私以为,这才是文化人生活工作的地方。昨天,帮他把书搬回家,又看见他的书房、次卧、客房也堆满了书,墙上是书,地上是书,连床上也是书,他的个人藏书达到了惊人的五万册。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而他是屋中都是“黄金书”。在当下,还有人如此爱书,爱阅读,嗜书如食粮、如命,是珍贵的,是罕见的。二是他对年轻编辑的无私关怀。近些年,刚到文联的几个新编辑,都得到过他悉心的关怀和指导,我也是其中之一。虽然我来《福建文学》的时候,他已经在《台港文学选刊》任主编了,但出于对年轻作家、年轻编辑的关爱,他仍是在工作上给予我很多建议和指导,给我带了许多帮助。不管是他向我回忆福建文学事业曾经的辉煌,还是侃侃而谈福建文坛的许多趣事,或是传授于我对编辑细节的锱铢必较的精神,都让我受益匪浅。祝愿他退休后,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沉浸式阅读,并在他热爱的武侠世界中继续锄强扶弱、仗剑天下!
罗方华(福建省画院画家)
大家都知道他获了很多奖,实际上,在我的心目中练老师的“真才”与“实学”,比他所获得的这些奖更加厚重。真才实学是文艺工作者事业的根基。练老师多藏书,在藏书中我看到了许多中外名家画册及古今法帖。他有很好的艺术史与美学素养。他喜欢读古帖,不仅欣赏书法,同时欣赏诗文。他说这些通过自己的笔墨流淌出的文章,特别真切动人,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对作者“心迹”的复合解读方式。这些素养又转化到刊物上。他亲自做美编,从名画中根据文章内容精选插图。他还沿用民国以来杂志中篇名题字的传统。在他担任主编的八年中,我受命义务书写篇名三百多幅。有时觉得写累了,我也和练老师建议请更多的人参与,或者用电脑集字。主编催我也催累了,中间也中断过。但回头还是要我写,说是让我要有家国情怀,让海内外读者感受汉字书写的温度。另外,他特别留意选刊具有深厚旧学底蕴的台港澳地区及海外名家名篇,内容涉武侠、美食、民俗、风物等,让海内外读者感受作者从语言到内容的文化乡愁,这也透见练老师的深厚学养与广博视野,更是他深远的家国情怀所系!
张知松(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传播中心副主任)
练老师的惊人藏书、学识渊博、创作硕果与其体型相当般配,前面三项的成绩都是令晚辈仰慕的,唯独他的体重我是不苟同的。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退休了,我希望练老师腾出点时间,适当的运动运动,把体重控制一点下来,可能就会有更充沛的精力,拉长他的文学创作时空,去创作出更加惊人的红色文学、客家文学,以及各类精品佳作,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林世恩(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编辑)
我跟建安同志是有渊源的,我从福建文学杂志社调走后,就是他从县里调上来填补我空出的岗位。后来几经调动,我们又会合在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这时他已经是主编。我对他的工作和为人有三点深刻的印象: 第一是苦干。他的办公室塞满了书籍,有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他爱书,爱阅读,更是为了工作,他埋头苦干,从书海中淘选出一篇篇优秀作品,使刊物始终保持着比较高的水准。第二是爱护。他爱护部下,常常嘘寒问暖,我患上严重失眠,他常常询问我的病情,还介绍治疗的方法,让我心里很温暖,很感动。第三是平等。他平易近人,从不拿架子,对员工平等相待,总是用商量的口气跟员工对话,接地气,不用刚性的命令让员工办事。这让员工感觉受到尊重,很乐意接受他的要求。希望他退休后继续写出精品力作,有可能的话可以尝试长篇小说的创作。
张小哲(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编辑)
回顾与练老师共事的一年半时光,令我感触最深的并非某个特定节点,而是那些温暖人心的日常点滴。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走进练老师办公室的情景:四壁藏书,满案书稿,那种对知识的虔诚与热忱,带给初入行业的我以深深的震撼。于我而言,练老师更是一位难得的领路人。面对我这个音乐出身、初涉文学的编辑,您从未质疑,而是始终给予耐心的指引与谆谆鼓励,激励我广泛阅读、勤于动笔,一步步夯实文字功底。在职业发展上,您同样高瞻远瞩,多次建议我利用工作之余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为长远发展铺路。这份亦师亦友的关怀与提携,令我受益终生,我将永远铭记于心。练老师驾驶着这艘杂志社的航船,平稳地穿越了期刊行业的惊涛骇浪。您用您的专业、严谨和那份难得的从容,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可以安心工作的天空。您不仅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我们的老师。今天,您即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衷心祝愿练老师的退休生活,像一篇精彩的散文——从容、惬意、有滋有味。继续为您热爱的文学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阅读:
贺练建安先生荣退
翰墨深耕四十年,
文坛飞将堪比肩。
传记将军铭青史,
华夏学子考药砚。
选刊织锦牵两岸,
铁流惊雷鼓角连。
玫瑰为媒赠内子,
归采东篱菊满园。
(客家通网 敬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