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3月3日公布2010年全球青年领袖名单 福建长汀客家人谢有顺等入选

2010年3月3日 暂无评论
2010年3月3日:

世界经济论坛201033日公布2010年全球青年领袖名单 福建长汀客家人谢有顺等入选

 

  世界经济论坛201033日公布了2010年全球青年领袖名单,包括香港和台湾的获奖者在内,中国共有17名青年精英上榜。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长汀客家人谢有顺在列。

  全球青年领袖这一奖项由世界经济论坛在世界范围内遴选,每年公布一次。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从70多个国家的各个领域选出了近200名青年领袖。据悉,这些最新当选的全球青年领袖将于5月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参加一年一度的全球青年领袖峰会。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盈利性国际机构,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全球青年领袖奖项由该机构的创始人、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于2004年创建。

 

参考阅读:

“全球青年领袖”长汀人谢有顺

2010-03-05 04:14:00 来源: 东南快报

1.jpg 

 

本报记者 吴海虹

  关于谢有顺

  1972年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199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锐学者、文学评论家。有《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并不孤单》、《话语的德性》、《身体修辞》等著作。自2003年起,主持“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6年起,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昨天,国际经济组织达沃斯论坛公布了2010年度“全球青年领袖”名单,中山大学教授、福建长汀人谢有顺和《南方周末》执行总编向熹等人一同入选。

  达沃斯论坛每年在全世界各个领域内甄选40岁以下的青年当“全球青年领袖”,选拔标准是“在各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具有影响力和领导经验,有服务于社会的强烈意愿,希望用自己的才华解决世界正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从当选之日起任期5年。此前,来自中国大陆的姚明、马云、丁磊、曹国伟、贾樟柯等已经入选。”

  记者拨通谢有顺的电话时,他说:“刚才有很多记者打电话来,其中广东一家报纸有两拨记者要采访我,我都对他们说,对不起,我本来就受之有愧,还是不要接受采访了。”不过,他还是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独家专访谢有顺:

  我愧不敢当我不能懈怠

  梦想帮助别人有尊严地活

  早在2009年,谢有顺就和达沃斯论坛结缘,9月10日至12日,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谢有顺作为中国文化界唯一的学者受邀参加了该论坛,并担任《中国的著作》讨论引言人。“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邀请我参加论坛,也不了解我为什么会当选。我觉得自己愧不敢当,很惶恐。只能说面对这样的鼓励,我不能懈怠。”谢有顺说,他刚刚收到“全球青年领袖”组织方发来的英文通知,“我下午才收到英文通知,只是告诉我当选了及之前的一些名单,并无对我的评语。”

  “我可能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我认为当今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信仰和伦理问题——在生活层面没有了伦理约束,在精神层面失去了信仰的指引,整个世界就会黯淡下去。事实上,这个世界的其他严峻问题都因信仰和伦理的溃败而派生而来。我以为,这种精神领域的变革需要更多人起来呼应,因此,我从不轻看自己渺小的声音,因为小声音到天上就可能成为大声音。”

  “全球青年领袖”任期5年,谈到这5年中自己的工作计划时,谢有顺说:“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和文化学者,我所做的,其实都是务虚的工作,那就是尽可能以自己的价值发现来影响周边的人,并提示他们,人是有精神的。我可能终生都会朝这一目标进发。写出好文章,教出好学生,尽可能多地帮助身边的人勇敢而有尊严地活着,这不仅是我的奋斗目标,也是我的梦想。”

  领袖不要太当回事

  2009年6月,谢有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很巧合地谈到关于“领袖”的话题,他说:“我觉得领袖应该拥有信念、智慧和行动3个方面。”在世的作家当中,谢有顺最钦佩的是金庸。“他的小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时代,不仅是写一地一事,而且写一个国家,甚至几个国家政经的各个方面。”

  谈到他的同龄人中谁能够称得上“青年领袖”时,谢有顺说:“‘领袖’这词太大太沉重。我们这代人还在成长的阶段,很难列出什么人选。已经有一批人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你说他是领袖,我想很多人不服气。因为这个词有特殊的含义。当然我们也没必要把这个词看得那么沉重,不要太当回事,可以把它看作一种景象。”

  长汀 我的一切都从她而来

  谢有顺的家乡美溪村在革命老区福建省长汀县的山区里,不久前才通公路,谢有顺在那里度过了他没有电灯的童年。谢有顺说:“我爱上文学是偶然。”正是这样的“偶然”,让谢有顺获得“全球青年领袖”的殊荣。今年春节,谢有顺还回故乡和家人团聚,他说自己每次回家感情都很复杂,“在当下的语境中,在城市里奋斗发展的人,能有一个老家可以回,是很幸福的事。”谈到长汀对自己的影响,谢有顺说:“长汀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的根本,我所有的一切都从她而来。”

  恩师孙绍振评说谢有顺:

  他的出现是奇迹

  才气让恩师感到“心灵冲击”

  谢有顺当选“全球青年领袖”主要是因为他在文化学者方面的成就,谢有顺的恩师、著名文化学者、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评价说:“当今文学正处于低潮期,很多人失去了精神追求,谢有顺以坚定的信念、理想和人格追求在文学上独树一帜,高举理想的大旗。”

  孙绍振是谢有顺成长的见证人之一。他说:“在我近五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谢有顺的出现,是一个奇迹。”谢有顺第一次到孙绍振家里的具体情景孙绍振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他的才气给我的震动,我心灵受到的冲击,至今记忆犹新。这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已经习惯了面对平庸和麻木,见怪不怪。”

  等到谢有顺出现了,孙绍振才感到这个想法还要加以补充:为校徽增加含金量的不仅仅是那些权威教师,而且还应该包括谢有顺这样杰出的学生。谢有顺以l.73米的个子,站在大学本科嘈杂的宿舍的窗口,目光一下子就到达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核心。而百般挑剔他的教师,包括那些并不是没有任何成就的教授,虽经多年的努力,却未能攀登上全国性的权威的学术论坛的,也还不在少数。

  批评 让恩师豁然开朗

  1996年,谢有顺在《当代作家评论》第4期上发表了对孙绍振的评论。在所有评论孙绍振的文章中,他第一个提出了对孙绍振的真善美三维错位理论体系的深刻批评。“当我读到他的文章的时候,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后来,孙绍振读了谢有顺更多的文章,才深深领悟到谢有顺对他的批评,并非偶然,因为它来自一个更高的精神殿堂。统观谢有顺的全部文学评论文章,其根本精神和我们最根本的区别可以说只有一点,那就是他从来不轻易赞成为文学本身而文学。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不但有现实的苦难,而且有人的心灵的苦难。

  他以小小二十几岁的年纪,为什么就有了对中国当代文学条分缕析、挥斥方遒的气魄?只有从这里才能获得答案。他发出的,不是世俗的人生的感叹,而是从精神天国投射向世俗人生的一道救赎之光。那个精神的彼岸,是那样纯洁、崇高,风烟俱净。

  孙绍振说,谢有顺的文章中,有我们所缺少的对于精神救赎的追求。他的诚惶诚恐,抵制谎言,拒绝游戏,为真实、怯懦、烦恼的主题,正是他的信念的真诚而自然的流泻。 (本文来源:东南快报 )

 

从不通电不通公路的山村走出“全球青年领袖”

2010-03-06 04:34:00 来源: 东南快报

2.jpg 

3.jpg 

独家追踪

  昨日,本报刊登了刚刚当选全球青年领袖的福建长汀人、著名文化学者谢有顺的独家专访稿后,许多读者拨打热线,他们希望了解谢有顺的家教,他的父母是怎么把一个山村的孩子培养成全球青年领袖、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的。记者再次联系谢有顺,而他再次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他说:“年轻时就谈自己的人生,很丑陋的。”记者采访了谢有顺多年的好友陈先生,从他口中得知了谢有顺的童年和少年,他的父母和家教。

  秀才父亲

  文盲母亲贫困家境

  和客家文化融为一体

  1972年,谢有顺出生在美溪村,这个小村子在革命老区福建省长汀县的山区里,不久前才通电、通公路。谢有顺的父母都是农民,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乡村秀才”,属于中国乡土的有知识的人,父亲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很多,有自己思考的角度和方式。谢有顺在和好友谈起他的父亲时,从不认为父亲是一个住在乡村里的农民,而是认为他通晓一个连目前谢有顺自己也不了解的精彩的世界。父亲和中国文化、客家文化、乡村融为一体,这是现在的谢有顺也难以企及的,那些不仅仅是文化,更是生活思维的方式。

  童年的谢有顺很喜欢和父亲聊天,他总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和资讯,他总是尝试去学习父亲的那个神秘的未被人领略的另一个领域。谢有顺的父亲口才很好,从小耳濡目染造就了今天谢有顺的才思敏捷和出口成章,无论是在中山大学的讲坛上,在中国各地的文化活动现场,还是在美国、英国、日本开会、访问、讲学,谢有顺总是以好口才、好思维及出色的演讲魅力让现场瞬间安静。

  文盲母亲

  造就他坚忍的个性

  谢有顺的母亲是一字不识的文盲,一直住在乡下。母亲的坚忍、勤劳、善良、淳朴、在贫困生活中的韧性和乡间的智慧对谢有顺的影响非常大,陈先生说:“谢有顺不是靠什么主义之类的标签来生活的人,他身上有特别浓的人情味的东西,这些源自他的母亲。”

  如今的谢有顺在父母眼中,已经过上了很好的生活,而他的三个妹妹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成年后的谢有顺对母亲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她说:“你下馆子吃一顿饭的钱,抵得上一头牛了。”谢有顺在和好友聊天时说到母亲的这句话,他说:“在我们看来吃一顿饭很普通,母亲却用另外一种角度来评价,因为牛是和当地人相依为命的,和当地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文学批评也可以有多种角度。”

  谈到父母对谢有顺的家教中,对其他父母最有启发意义的是什么,陈先生说:“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虽然之后谢有顺吸收了很多新思想,但我感觉他思想的根基是从父母那里来的。”谢有顺的父母从小对他没有特别的功利要求,只是希望他知足常乐。对谢有顺为人方面,父母的要求很严格,他们希望谢有顺具有中国传统的美好品德。而作为谢有顺多年好友,陈先生感觉谢有顺的人格以及安身立命之本全部源自他的父母。

  贫困家境

  让他早早有了责任感

  谢有顺在一次演讲中说:“我的名字一听就是农民取的名字,跟张‘富贵’、李‘有财’差不多。我的父母给我这样的名字许是希望我以后顺顺利利的吧。”谢有顺的童年没有电灯,所以他受的文学启蒙很迟。谢有顺的恩师、著名文化学者、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说:“谢有顺接触文学评论时间短到令人难以置信。当他还是一所山区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时,除了《人民文学》和《福建文学》以外,其他文学刊物他都没有见过。”

 

  乡下孩子对文学的认识,就只有四大名著。至于为何走上了文学批评的道路,而没有去写小说,谢有顺说:“那只能说是命运的选择了,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贫困的生活造就了谢有顺的早熟,他的早熟首先体现在责任感上,谢有顺特别在乎家人的感受,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都将他看作可以承担的力量。“无论是经济也好其他方面也好,我都承担着一种基本责任。”其次,在思想上,他二十多岁还在上大学时就独具了在论坛上纵横驰骋的能耐。难怪孙绍振要感慨:“在我近五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出现这样的才子,绝对是空前的。”孙绍振认为谢有顺“这样的早熟,再加上少有的勤奋,肯定有成大器的希望”。而谢有顺本人也认为,走到今天,“我付出了比别人多出几倍的艰辛。”本报记者吴海虹 (本文来源:东南快报 )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3月3日公布2010年全球青年领袖名单 福建长汀客家人谢有顺等入选》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         沈好放导演电视剧《下南洋》2011年3月3日在CCTV8首播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