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8)

2008年12月31日 暂无评论
2008年12月31日:

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8

 2008.jpg

雷弯山.畲语研究中的逻辑问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2008:11.

郭起浪,钟美珠.赣南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中国市场,2008,(52):147-148.

庄初升.广东省客家方言的界定、划分及相关问题.东方语言学,2008,(02):44-56.

李春宴.试论赣南客家围屋文化.思想战线,2008,(S3):154-155.

叶岱夫.东江河道变迁与古代惠州的城市发展.岭南文史,2008,(04):22-26.

郝军.客家筝派和闽筝筝派异同点比较.闽江学院学报,2008,(06):126-128.

钟俊昆,郭起华.论客家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特区经济,2008,(12):148-150.

彭兆荣,吴兴帜.客家土楼:家园遗产的表述范式.贵州民族研究,2008,(06):51-57.

陈苡.梅州市旅游营销策略研究.导师:杨建华.暨南大学,2008.

范婷.中国传统客家艺能文化研究初探.电影评介,2008,(24):91.

叶冬清,祝振军,潘冬法.梅州大连足球文化比较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8,(12):31-33.

欧爱玲,张铭,赵莉苹.依旧是“客人”:印度加尔各答客家人认同的重塑.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04):33-48.

刘东华.客家山歌“山野之歌”.艺苑,2008,(12):35-36.

郭新志.社会、移民、信仰—三山国王之诠释.导师:房学嘉.南昌大学,2008.

李艳.客家围屋建筑工艺审美价值探究.美术向导,2008,(06):74-75.

修瑭.新竹文化之旅.台声,2008,(12):73-76.

许朝阳.世界客属第22届恳亲大会在西安举行.台声,2008,(12):43.

孙亚峰.生态、自然、和谐之美——永定客家土楼评析.建筑知识,2008,(06):92-93.

黄莉丽.客家人与采茶戏关系探微.艺术评论,2008,(12):84-87.

刘喜明.客家传统家具特色及现状分析.龙岩学院学报,2008,(06):63-66.

黄昭艳.钦州正同音字汇.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1-9.

陈东生,刘运娟,吴灏.客家妇女服饰的文化特质.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289-292.

.汀江奏响改革曲  古城处处展新颜——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长汀.领导文萃,2008,(24):161.

李艳.客家民间工艺品艺术鉴赏与探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06):100-102.

赖继秋,邱河清.弘扬老区精神  推动科学发展.福建党史月刊,2008,(12):1+4-5.

甘应进,陈东生,刘运娟.客家妇女的配饰艺术.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328-332.

李铭,邓辉.试论客家山歌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促进作用.农业考古,2008,(06):237-238.

李黛岚.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农业考古,2008,(06):239-243.

田志军,彭有明.“■”与“陋”.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6):119-120.

杜晓萍.广西北流新圩平安山闽南方言语音记略——兼与本土漳州音比较.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118-124.

刘小薇.永定土楼的存在及其言说——一种基于现象学的语义解读.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2):118-122.

廖桂萍.客家方言区拼音教学的难点及对策分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12):101-102.

陈颖.政治人类学视野下的当代台湾语言生态——基于“族群政治”分析视角.现代台湾研究,2008,(06):60-63.

蔡丽蓉.赣南山水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初探.导师:马志武.南昌大学,2008.

刘蓬春.东山客家宗族组织与清朝地方政府的关系——以成都洛带刘氏宗族示谕碑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2):320-324.

钟宝华.两岸学人孜孜以求  开掘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第六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综述.民主,2008,(12):26-27.

孙冬雪.客家文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价值.两岸关系,2008,(12):64-65.

汤漳平,许晶.闽南人与客家人.寻根,2008,(06):131-137.

林碧红.增强文化软实力  助推梅州“绿色崛起”.党建,2008,(12):27.

郭起浪,钟美珠.整合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赣南文化产业建设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8,(34):354-355.

彭会资,彭强民.广西客家与中原文化——从《诗经》说起.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06):89-94.

徐秋明.广西博白县龙潭镇游神活动考察.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06):99-102.

殷晓君.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导师:廖琴;熊春华.南昌大学,2008.

胡德荣.铅山太源畲话的体貌系统.导师:胡松柏.南昌大学,2008.

.西部学子.新西部(下半月),2008,(11):254+253.

陈义彬.梅州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经济地理,2008,(06):1073-1076.

谢征,幸莹洁.赣南客家山歌与方言关系初探.四川戏剧,2008,(06):94-96.

龚国光.河洛农耕文明与赣地客家农耕文明.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06):34-37.

秦红增.消除歧视与社区营造——孟加拉国、台湾地区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57-61.

李昕泽,任军.传统堡寨聚落形成演变的社会文化渊源——以晋陕、闽赣地区为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27-33.

郭志超.客家源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局部质疑.闽台文化交流,2008,(04):9-12.

孙德喜.永远走在路上——评何葆国长篇新作《石壁苍茫》.闽台文化交流,2008,(04):142-146.

邱燮友.闽台两地采茶歌之比较.闽台文化交流,2008,(04):72-77.

李明辉.第六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厦门召开.闽台文化交流,2008,(04):2.

汤漳平.河南加大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之研究.闽台文化交流,2008,(04):147-150.

何耐.第六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综述.闽台文化交流,2008,(04):153-157.

陈孝余.博白客家采茶戏现状调查.艺术百家,2008,(06):74-78.

程美宝.罗香林早年人种学与民族学的理念与实践.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82-93+201.

周建新,张勇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生计模式转型探析——以客家古村三僚文化生态旅游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68-72.

朱雄伟.激情燃烧的红色盛宴——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震撼上演.当代江西,2008,(11):30-31.

覃爱民.从广西客家音乐看民族民间文化的融合.贺州学院学报,2008,(04):29-32.

曹立波.明代科举对徐霞客著述成就的影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武汉大学文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武汉大学出版社.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武汉大学文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008:17.

刘蓬春.清代东山客家的“风水”实践与“风水”观念——以四川成都洛带镇宝胜村刘氏宗族石刻族规碑文为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16-122.

赖淑华.《客都梅州》  一部研究和弘扬客家文化的力作.中国编辑,2008,(06):90-91.

李颖莉.客家文化同根生  两岸研讨促和平——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综述.两岸关系,2008,(11):19-21.

陈筠.两岸客家,一起“回家”.两岸关系,2008,(11):74.

王馗.梅州佛教香花的艺术传统与现代转型.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200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传统技艺与当代社会发展”论文集.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2008:12.

刘小兰.赣南客家山歌的衬词衬腔探究.音乐创作,2008,(06):134-136.

罗宝珍.福建民间谚语的医药文化内涵.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3.

李广贞,钟璟.铜鼓客家山歌旋律特性探析.艺术教育,2008,(11):93.

刘大可.田野调查视野下的客家妇女——以闽西武北村落为例.东南学术,2008,(06):183-193.

刘晓军.弘扬客家文化精华  塑造农村文明风尚.党建,2008,(11):36-37.

郑诚.善用“国”字招牌.中国乡镇企业,2008,(11):91-92.

张猛.客家古邑启动“绿色”发展引擎.中国乡镇企业,2008,(11):62-63.

刘镇发.方言本字与古汉语发音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福建省语言学会,2008:12.

郑锦全.口语与文字在书写中的主导地位.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福建省语言学会,2008:1.

胡斌.四川洛带客家传统聚落建筑与文化研究.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08:8.

王先庆.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与客家商人的比较研究.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05):49-53.

张俊.异彩纷呈的赣南客家民歌.沧桑,2008,(05):232-233.

钟文峰.《马桥词典》促我寻获文化原乡.新东方,2008,(10):59.

于富业.文化视角下福建客家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沧桑,2008,(05):50-51.

翁松龄.深圳古村落现状调查与保护策略探析.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08:6.

曾为志.新都客家婚俗初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03):23-26.

杨永俊.普庵教与万载客家俗僧坛堂研究.宜春学院学报,2008,(05):145-148+179.

杨永俊.迁徙地客家文化及其本土化趋势——赣西北万载民间佛、道度亡醮仪式对比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8,(10):231-235.

.民族歌曲.黄河之声,2008,(20):82-87.

陶晓俊.客家文物博物馆藏品(3).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5):149.

钟俊昆.山茶遍地开:海峡两岸采茶戏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5):1-2.

郭起华,钟俊昆.30年来赣南采茶戏研究综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5):3-7.

段馨君.客家戏剧在台湾——以客家剧本《吴汤兴》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5):8-14.

邱春美.台湾客家采茶戏之剧本类型探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5):15-19.

徐赣丽,孙宝,莫乔雅.广西博白客家采茶戏戏班调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5):20-24.

.热烈庆祝赣南师范学院建校五十周年.理论导报,2008,(10):64.

刘烈辉.浅析赣南客家围屋建筑的文化特征.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10):148-149.

周云水.一个客家村落的民间信仰和文化认同——赣南北部石城客家宗教仪式的人类学探讨.嘉应学院学报,2008,(05):5-10.

郑燕珍.19942004年黄遵宪研究论析.嘉应学院学报,2008,(05):17-22.

曾桓辉.粤东客家武术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嘉应学院学报,2008,(05):23-26.

钟俊昆,毕剑.从戏曲旅游看非物质文化的开发利用——以赣南客家采茶戏为例.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02):188-190+194.

林皎皎.客家聚居建筑的室内特征.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10):89-91.

马骏.从生态适应性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可持续性发展.艺术探索,2008,(05):28-29.

龙和武.被扭曲、被异化、被遮蔽的——从贺州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的形象.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331.

温丹妮.从客家山歌看客家源流.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95-96.

孟万春.陕西商洛“广东话”语音研究.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00-103.

张佑周.试论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龙岩学院学报,2008,(05):89-92.

俞如先.论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敬字信仰——以福建客家地区为例.龙岩学院学报,2008,(05):93-95+103.

谭元亨.客家文化史的思路与建构.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38-45.

刘正刚,乔玉红.明清客家女性的社会形象:以龙川为例.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46-52.

李小华.永定客家方言补语标记“去”及其探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53-58.

李逢蕊.客家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龙岩学院学报,2008,(05):1-4.

兰玉英.成都客家方言词汇与文化简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05):585-593.

齐岸民.视觉艺术在新闻策划中的运作.新闻爱好者,2008,(10):63.

洪炳东.“客家百姓镇”焕发新的生机.政协天地,2008,(10):40.

罗哲文.客家土楼“申遗”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城乡建设,2008,(10):50-51.

骆中钊.福建土楼的传统形态与保护.城乡建设,2008,(10):51-54.

廖旭华.略论闽西客家语歌曲的艺术特征.艺术教育,2008,(10):82-83.

英子,黄维力,彭诚,陈忆军.君王曾落带,悠悠客家情——访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中外建筑,2008,(10):74-77.

詹晓慧,区慧敏.广东广告中的广东文化.广告大观(综合版),2008,(10):46-49.

褚琦.成都洛带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真性开发策略研究.导师:杜海忠.西南交通大学,2008.

钟声宏.梅州、龙岩、赣州客家聚集区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互动关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8:1.

刘大可.传承与变迁:海峡两岸客家民间信仰的比较.福建省社会学会.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福建省社会学会:福建省社会学会,2008:9.

廖明福,王若梅,郑朝晖.方言岛和方言濒危——廖姓两种不同方言岛濒危现象比较.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63-168.

李广贞,钟璟.论客家山歌“唱与腔”的传统音乐文化意义——以铜鼓客家山歌为例.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114-119+151.

陈天翼,王小宁.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例.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29-32.

游汝杰.早期西儒的汉语方言分类和分区研究.语言研究集刊,2008,(00):89-101+362.

郭起华.客家人价值观的民间视野——客家谚语解读.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9):26-27+45.

罗舜芬.客家饮食中的原乡情结.江西食品工业,2008,(03):10-13.

严奇岩.地理环境与四川客家的耕读文化.中华文化论坛,2008,(03):130-135.

李艳.红色旅游与客家食品包装创意探究.大众文艺(理论),2008,(09):73-74.

赵莹雪,陈文芳.论梅州客家娘酒的旅游开发.市场研究,2008,(09):52-53.

.广东改革开放30年成就剪影(河源篇).广东党史,2008,(05):3.

殷晓君,廖琴,熊春华.赣南围屋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山西建筑,2008,(27):57-58.

黄玲.深圳以什么历史文化迎接大运会.特区实践与理论,2008,(05):97-98.

刘舜仁.风的形式——台湾高铁新竹站的设计进程与象征意义.时代建筑,2008,(05):58-63.

阮庆岳.何处是客家?——谢英俊的客家建筑.时代建筑,2008,(05):110-113.

.中国著名民居(2)——福建土楼.中国地名,2008,(09):36-38.

田威.台湾设计教育的思考与文化感怀.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9):160.

杨豪.有关秦汉赵佗族属与岭南三大民系形成发展举述.岭南文史,2008,(03):75-82.

刘运娟,陈东生,甘应进.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纺织学报,2008,(09):108-112.

魏丽.浅谈客家传统服饰的特点.文化学刊,2008,(05):162-165.

.建设新型客家生育文化.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09):22-23.

陈文静.客家围龙屋.南方国土资源,2008,(09):95.

陈蔚旻.客家筝派源流探微.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3):48-49.

赵则玲.畲族语言研究八十年.浙江学刊,2008,(05):221-224.

张振江,张晓斌.多族群家庭的语言生活——以揭东县会中岭村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59-63.

方远平,毕斗斗,甘巧林.河源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热带地理,2008,(05):483-487.

刘晓春,林斯瑜.物品与节日时空——以一个梅州客家村落的“过年”为例.民俗研究,2008,(03):71-83.

陈勇强,张林芳.对永定土楼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思考.改革与开放,2008,(09):42-44.

黄发有,杨会.“在路上”的千年回望——马卡丹散文论.文艺评论,2008,(05):55-60.

黄金,覃锐钧.族群认同与族群性——以广西柳城县平话人与客家人为例.铜仁学院学报,2008,(05):60-63+70.

龚悦晗.客家哭嫁音乐探究.华商,2008,(18):129.

钟鸿俊.让山区中职生不再羞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6):36.

连允东.“四化”客家文化腾飞宁化经济.政协天地,2008,(09):41-42.

甘九如,李恺能,马君翌,何南.贺州市区周边主要旅游景区电子导游图.大众科技,2008,(09):118-120.

.定南县基本情况.求实,2008,(09):98.

张玎.谒祖思贤  畅叙亲情——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再回福建永定谒祖.两岸关系,2008,(09):5-7.

钟岷源,成洋.吴伯雄的客家情结.南风窗,2008,(18):91-92.

王海涛,车震宇.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浅析——以洛带古镇为例.小城镇建设,2008,(09):42-44.

曾祥委.神圣与凡俗: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及其现代启示——以深圳城市化社区为中心的研究.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1-6+12.

李阳.一锅融百味  “猪肚包鸡”味绝羊城.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08,(09):67.

严修鸿,黄良喜.结构所引起的辅音音变——论三个客家话软腭音龈腭化演变的不平衡.语言科学,2008,(05):449-458.

李文强.东方古堡——土楼.中国老区建设,2008,(09):58-59.

杨建军.客家聚居建筑环境艺术的研究.导师:马路.苏州大学,2008.

高健婕.论赣南客家人物形象油画创作中的审美观照.导师:徐海鸥.苏州大学,2008.

冯丰钜(Mr. Udom Tongcumpdung.汉泰语音义近似词的分析比较.导师:欧阳国泰.厦门大学,2008.

冯丰钜.汉泰语音义近似词的分析比较.导师:欧阳国泰.厦门大学,2008.

张韧柘.大万世居客家围保护规划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8:10.

潘少红.泰国华人社团史研究.导师:庄国土.厦门大学,2008.

苏东来.关于四川客家的几个问题.中华文化论坛,2008,(S1):187-188.

赖绍梅.粤北连平忠信客家方言音系.语言历史论丛,2008,(00):205-213.

李豫虔.客家音乐文化对开展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作用与意义.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8):257.

高泽强(昂·德威宏韬).儋州油麻村客家人黎族化的历史文化考察.新东方,2008,(08):50-53.

钟文.风水信仰对赣南客家文学影响探论.百色学院学报,2008,(04):105-108.

陈广万.广东梅县“旅游强县”的实施与县城经济转型的探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2008:8.

周建华.宋明理学视角下的客家文化.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8):58-60.

赖瑛,杨星星.珠三角广客民系祠堂建筑特色比较分析.华中建筑,2008,(08):162-165.

吴卫光.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图像学意义——以粤东客家围龙屋为例.华中建筑,2008,(08):172-176.

林俊华,禾木.海峡两岸大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探寻赣南客家文化.江西教育,2008,(Z3):75.

曹云华.嬗变与保持:东南亚客家人的文化适应.世界民族,2008,(04):60-68.

张卫东.客家村落风水——以深圳坑梓村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4):8-11.

温春香,朱忠飞.清代赣南客家人的风水观与地域社会——以三僚曾氏坟墓纠纷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4):12-18.

王东.论苏维埃政府在红色设计与客家民间艺术融合中的作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4):106-109.

罗勇.风水信仰:一个重要的客家民俗文化事象.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4):7.

陶晓俊.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藏品(2).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4):141.

陈苡.梅州市旅游营销策略分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8):108-109.

陈丽.中央苏区红色歌谣兴起缘由探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39-42.

陈元双.对弘扬客家文化的思考.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86-88.

温建营.地市级台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客家广电论坛·梅州广播电视民生节目研讨会综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08):80-81.

陈静丽.严婆女性文化初探.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8):133-136.

黄滨华.光与色的舞蹈——浅谈闽西客家歌舞与灯光设计.艺苑,2008,(08):57.

葛朝晖,赵丹青.简述中国传统民居.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8):258.

.海峡之声电台、台湾非凡音联播网联手新闻合作.中国广播,2008,(08):56.

孙霄,张新忠.广东蕉岭南磜石寨村  闽粤交汇处的客家古村落.中国文化遗产,2008,(04):46-52.

吴倩.漫谈广东汉乐.艺海,2008,(04):72.

林伦伦.“潮汕文化”的自新与粤东社会的发展——“潮汕文化”三题.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79-83+96.

肖文评.粤东客家山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以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为个案.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89-93+96.

张利珍.浅谈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歌唱教学.嘉应学院学报,2008,(04):16-20.

陈菊芬.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与方法之我见.嘉应学院学报,2008,(04):21-25.

钟玲.浅析客家山歌的发展与对策.嘉应学院学报,2008,(04):26-28.

邹春生.从道德价值观念的塑造看客家文化的儒家特质——以客家族群的自我救助为例.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88-90+97.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简介.嘉应学院学报,2008,(04):1.

唐兆民.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下实现绿色崛起梅州模式的探讨.嘉应学院学报,2008,(04):57-62.

梁音.社会记忆的文化资本化——以洛带客家社会记忆资源的旅游开发为例.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91-94.

杨明华.人类学视野下的洛带古镇旅游.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95-97.

郭一丹.客家文化产业专题学术观点综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00-101.

周美娇,曹丽华,闫玲玲,李刚.试析客家宗族认同心理.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S1):123-126.

秦德平.论客家民间体育文化的蕴含.安顺学院学报,2008,(04):72-73+76.

陈义彬.粤闽赣边客家文化地域差异与旅游合作.人文地理,2008,(04):75-78+74.

李冰.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04):86-88+98.

张佩莺.论客家“兴国山歌”的继承和发扬.江西教育,2008,(Z4):7.

陈良学.邝氏播迁:客家先民的足迹.寻根,2008,(04):132-135.

曾熙,黄蔚艳.民族文化主题酒店设计探索——以粤闽赣客家文化酒店为例.饭店现代化,2008,(08):54-58.

.信息短波.人民政坛,2008,(08):30-31.

许晓容.近代梅州客家体育文化发展原因初探.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04):66-69.

谢莉.构建“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的微观策略.经济地理,2008,(04):700-703.

梁远帆.广西客家山歌的传承发展研究.大众文艺(理论),2008,(07):95-96.

蔡振宇.中国古筝五大流派简介.大众文艺(理论),2008,(07):75.

李英.客家民间戏剧品类特征的积淀与传承.四川戏剧,2008,(04):40-42.

杨彦辉.广东梅州客家文献剖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1):1-3.

.龙岩市.中国地名,2008,(Z1):17.

廖小凤,涂跃辉.试论杨村过山溜及其价值.老区建设,2008,(14):33-34.

陈晖,龙瑞全.客家风水文化之心理分析.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7):106-108.

杨龙.福建土楼  中国民居之瑰宝.住宅产业,2008,(07):46-49.

曾启鸿,袁书琪.永定土楼生态博物馆建设构想.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86-91.

何尚武.论学校品牌的区域文化特色.韶关学院学报,2008,(07):125-128.

张元芝.浅谈中等教育基地规划设计.科技资讯,2008,(20):177.

蒋建权.深圳市龙岗区客家民居的特色及保护研究.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7):58-59.

刘大坚.都市里的客家山歌——广州越秀山客家山歌圩考察报告.歌海,2008,(04):33-35.

张佑周.刘国轩辅郑治台与闽西客家在台湾的繁衍.两岸关系,2008,(07):70-72.

温文标.强力打造客家文化品牌  积极服务“两个先行区”建设.政协天地,2008,(07):67.

刘军.民间信仰与乡村都市化——以华南地区K村客家人的五土龙神信仰为样本.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04):106-110.

刘上洋.战争题材和美学元素.创作评谭,2008,(04):13-14.

袁思强.客家人学普通话如何突破声、韵母难点.文教资料,2008,(19):48-50.

肖俊.面向中小学的设计艺术教育创新研究.导师:李彬彬.江南大学,2008.

熊金汇.客家文化对当代设计的作用与影响.导师:叶苹.江南大学,2008.

黄晖菲.试析闽西客家“神媒”现象及其文化源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7-8+54.

黃尚軍,曾爲志.从名词重叠与儿化看成都官话对新都客家话的影响.汉语史研究集刊,2008,(00):556-577.

孔德鸿.龙岩红色旅游开发研究.导师:李祝舜.华侨大学,2008.

田非.广西客家传统民居对中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导师:刘道超.广西师范大学,2008.

刘运娟,陈东生,甘应进.福建地区妇女服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纺织科技进展,2008,(03):73-75.

李志文.培田古民居与徽派古民居的相似性.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02):6-12.

陈东生,刘运娟,甘应进.论福建客家服饰的文化特征.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02):1-5.

郑杰.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审美与客家文化.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6):93-95.

刘运娟,陈东生,甘应进.福建传统女性服饰文化对比研究.闽江学院学报,2008,(03):10-15.

郭春娇.赣南民间花帽艺术探究.大众文艺(理论),2008,(06):79.

林更生.客家擂茶及其传说.福建茶叶,2008,(02):44.

王箕裘.耒阳方言的词汇特点.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58-62.

红树林.新时代的客家女人.民营科技,2008,(06):76.

钟毅锋.客家内部的分解与整合——以武平中山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08,(02):88-92.

吴庆洲.仿生象物的营造意匠与客家建筑().南方建筑,2008,(03):45-51.

黄晓云.构建客家音乐文化学学科的研究.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6):115-116.

徐义强.客家萨满的通灵途径、仪式及与台湾的比较.宗教学研究,2008,(02):128-132.

钟玲.客家山歌艺术审美趣味的几点思考.艺术探索,2008,(03):146-147+152.

杨君,杨瑞虹.海外客家华人的思想演变:从族群认同到民族国家意识——以爱国华侨胡文虎为例.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02):73-74+85.

刘飞.客家精神形成的原因初探.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301-302.

赖寄丹.客商魂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读客家文化研究新书《客商》.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56-58.

谢重光.客家人人文性格刍议.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83-91.

刘小妮.当代客家学术史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59-63.

谭元亨.客家南迁的“节点”与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打造.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50-55.

冯智明.客家人食物献祭仪式的展演与分类象征——以贺州市白花村为例.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03):167-171.

郭起浪.发展文化产业  振兴赣州经济.科技经济市场,2008,(06):127-128.

林更生.客家制请擂茶答谢乡亲茶俗.茶叶科学技术,2008,(02):54-56.

周晓平.黄遵宪文学创作与客家山歌.农业考古,2008,(03):205-208.

温昌衍.客家话、潮汕话、广府话农业类词语比较研究.农业考古,2008,(03):189-191.

肖文评,王濯巾.粤东客家传统农耕习俗略论.农业考古,2008,(03):199-201.

衡晓丽.赣南客家民俗与民歌的相互依存关系探析.农业考古,2008,(03):227-229.

刘道超.当代宗族与国家关系之思考——广西博白县黄峭山公祠筹建个案调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27-32.

吕德文.闽粤赣客家边区的兼业与地方社会——以龙川县长洲村、寻乌县高头村为个案.古今农业,2008,(02):17-28.

张安蒙.客家人的家.森林与人类,2008,(06):18-19.

菲乐.心系祖国  光照大千——访香港南源永芳集团董事长姚美良先生.公关世界,2008,(06):36-37.

本刊编辑部,吴明良,黄昌成,盛海辉,陈伟国.世界客都的绿色崛起.源流,2008,(06):46-60.

邱前进.广西宾阳客家方言研究.导师:林亦.广西大学,2008.

王东.中央苏区红色设计与客家文化研究.导师:叶苹.江南大学,2008.

黄苗.赣南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研究.导师:邓伟民.江西师范大学,2008.

何珊.未曾忘却的记忆—赣南全南县南迳镇“车马灯”民俗活动研究.导师:邹建林.江西师范大学,2008.

周樱格.汉语辅音、、、、、与日语汉字音读的比较研究.导师:成春有.南京农业大学,2008.

凌智勇.迷信存在的社会结构基础.导师:郑丹丹.华中科技大学,2008.

.深圳大鹏所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华南地区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广州)研讨会文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08:1.

黄文德.深圳古村落现状调查与保护策略探析——以坑梓新乔世居为例.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华南地区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广州)研讨会文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08:6.

钟毅锋.烟草的流动——永定烟草历史及其文化.导师:郭志超.厦门大学,2008.

岳欢.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城市设计研究.导师:崔珩.西南交通大学,2008.

张进军.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导师:鲍厚星.湖南师范大学,2008.

赵民.歌唱背后的“歌唱”.导师:陆晔.复旦大学,2008.

龚建林,陈琦.客家文化区域的休闲体育文化特色初探.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03):48-51.

余红光,邱爽辉.湖南客家文化论略.民族论坛,2008,(05):44-45.

王琳.广西客家研究综述.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5):673-674+676.

何尚武.教育情结:“客商”对客家历史人文精神的诠释——以世界“客都”梅州为研究背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5):118-122.

聂芳,张海涛.论客家茶文化对赣南采茶戏风格的影响.老区建设,2008,(10):54-56.

伍巍,詹伯慧.广东省的汉语方言.方言,2008,(02):109-116.

谢留文.江西省的汉语方言.方言,2008,(02):117-122.

侯小英.广东龙川县佗城客家方言音系.方言,2008,(02):147-160.

石奕龙.闽南人的土围楼文化.闽台文化交流,2008,(02):14-20.

唐纯银,卓名云,王焕友,陈光建,杨国强,谭猛,赵新建,乌兰察夫.张家界监管风景如此多娇.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05):17.

王莉萍.客家筝派与潮州筝派以韵补声特色之比较.艺术研究,2008,(02):60-61.

钱林霞.金穗集团:把温泉变成健康财富  专访金穗集团副总裁MrDavid.新经济杂志,2008,(05):14-19+4.

Liaw Fui Ing(廖慧萤).印尼华语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差异及其成因.导师:汪大昌.首都师范大学,2008.

李艳芳.关于福建客家土楼的几点思考.科技资讯,2008,(14):79-80.

刘晓飞,黄美云.客家山歌再识.歌海,2008,(03):30-31.

连允东.石壁村抒怀.政协天地,2008,(05):51.

黎家玲.客家历史节日民俗地理初探.导师:吴宏岐.暨南大学,2008.

陈辉霞.广西临桂小江客家方言岛研究.导师:余瑾.广西大学,2008.

卢红珍.张资平恋爱小说与客家文化.导师:朱寿桐.暨南大学,2008.

沈莉婉.明至民国闽西南山区一个村落的历程.导师:刘永华.厦门大学,2008.

江礼晹.坐正帮别和菜系融合.上海食文化研究会.上海食文化五月论坛论文集.上海食文化研究会:上海食文化研究会,2008:3.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导师:李如龙.厦门大学,2008.

肖文燕.华侨与侨乡社会变迁.导师:周育民.上海师范大学,2008.

黄震.清代至民国时期客家族群与广西的经济开发.导师:唐凌.广西师范大学,2008.

许丽珊.多语接触下马来西亚华人的语码转换研究.导师:黄笑山.浙江大学,2008.

曾娜.广西博白地老话研究.导师:孙建元.广西师范大学,2008.

江新燕.《深圳客家研究》:一门新开发的地方历史课程.导师:徐晓旭.华中师范大学,2008.

李佩珊.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华人大伯公庙的历史与现状.导师:张耕华.华东师范大学,2008.

周晓平.守护客家文化——兼论客家文化中客家文艺与民间文学的研究.嘉应学院学报,2008,(02):12-16.

刘泽梅.客家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之策略研究.嘉应学院学报,2008,(02):17-20.

温昌衍.梅州客家方言词汇内部异同概说.嘉应学院学报,2008,(02):21-27.

李庆丰.筝统天下  风格各异——山东、河南、潮州、客家筝派演奏方法之比较.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2):152-156.

杨星星,赖瑛.从化吕田地区围屋平面布局研究.华中建筑,2008,(04):83-90.

邱浪平.客家地区的汉帝信仰研究.导师:罗勇.赣南师范学院,2008.

胡剑文.胡剑文闽西客家风情摄影——阳光生活.安全与健康,2008,(08):57.

温昌衍.从词汇看大本营地区客家方言的分片.学术研究,2008,(04):141-146+160.

赖粤东.《新嫁娘诗》客家婚俗解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20-23.

陶晓俊.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藏品(1).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2):141.

罗勇.祖先、神明与客家传统社会——民间信仰研究(2).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2):1.

陈瑛珣,刘宏伟.开台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象确立——以台湾中部客家移民族谱为据.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2):2-8.

吴中胜.一个客家隐者的心灵境界——论魏礼的诗学思想.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2):62-65.

周雪香.民间信仰与移民社会——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2):14-20.

黄志繁.神明信仰与土客关系——清代上犹县营前观音堂碑文的解读.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2):21-24.

肖文评.明清之际粤东北地区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以大埔县白堠村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2):25-34.

邱荣裕.论述客家“三山国王”民间信仰之变迁——以台湾宜兰地区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2):9-13.

吉路.走进美浓镇:创意生活从客家庄看去().北京档案,2008,(04):57.

孙国亮.“南国牡丹”——闽西汉剧的传承发展.艺苑,2008,(04):60.

高德兴,王琦.试论民俗旅游中文化差异对主客交往的影响——以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为例.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107-111.

李侃权,刘基正,谢清传.弘扬客家鱼文化  发展山区水产业.海洋与渔业,2008,(04):53-54.

刘小兰.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探索.中国音乐,2008,(02):146-148+158.

黄玉英,袁大位.赣南客家古文的人文价值与艺术特色.中国音乐,2008,(02):171-173+188.

吴庆洲.仿生象物的营造意匠与客家建筑().南方建筑,2008,(02):40-49.

陆元鼎.梅州客家民居的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南方建筑,2008,(02):33-39.

柴丽芳.“客家”民系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其传统服饰风格的影响.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4):342.

温昌衍.石城话的“加1-词”.语言研究,2008,(02):42-49.

黄秋鸯,蒋晓春,王兴堂.四川仪陇客家民居奇葩——丁氏庄园初探.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72-76.

.元帅故乡之“雁南飞”.年鉴信息与研究,2008,(02):62.

杨星星,赖瑛.广州从化地区客家围屋调查.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52-55.

林清书.山羊隔畲族村的语言传承和语言使用现状.龙岩学院学报,2008,(02):87-91.

.朵颐大快君悦轩.上海调味品,2008,(02):5.

胡孝忠.四川的天后信仰史研究.导师:谭世宝.山东大学,2008.

陈海春.合浦客家源流考.寻根,2008,(02):134-136.

钟经纬.中国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研究.导师:杨志刚.复旦大学,2008.

田辉龙.客家民间图案的艺术设计特征.美术大观,2008,(04):118.

张天涛.赣南客家传统服饰的礼制特点和色彩纹饰.美术大观,2008,(04):168-169.

吕海雪.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梅县大新城客家“围龙居”装饰设计中的创新理念.小城镇建设,2008,(04):20-22.

吕红艳.客家节俗与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之比较研究——以桂东客家“二月二”与壮族“三月三”节日为例.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4):69-71.

唐爱莲.谈地方文献与地方旅游业的开发——以梅州客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0):23-24.

晏黎.600,在颤悠中屹立——闽西客家土楼之精华:南靖下坂村“东倒西歪”楼.中外建筑,2008,(04):56-60.

肖寒.土地与歌:客家人的歌谣.音乐生活,2008,(04):20-26.

钟英明,黎洁仪.客家图语——始兴围楼“天门阿公”装饰艺术解构.装饰,2008,(04):134-136.

李莹,黄志忠,丘佳纳.山歌大师余耀南.音乐生活,2008,(04):27-29.

杨沐春涓.洛带风俗画.西部大开发,2008,(04):58-59.

吴建华.闽西汀江流域古村镇的历史考察.导师:黄国盛.福建师范大学,2008.

谭抗生.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空间研究.导师:韩巍.南京艺术学院,2008.

梁小玲.廉州话与周边粤语客话语音分析计量研究.导师:海柳文.广西民族大学,2008.

王华文.村民间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考察.导师:田平安.西南政法大学,2008.

江雪英.民俗文化对赣南客家人养生健身意识与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导师:余万予.江西师范大学,2008.

邓武功.现代园林中的城市文化建设——以广东省梅州市南堤带状公园设计为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下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8:8.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导师:尉迟治平.华中科技大学,2008.

孙宝.桂南采茶戏戏班的调查与研究.导师:徐赣丽.广西师范大学,2008.

周骥.隆昌客家话语音研究.导师:高廉平.西南大学,2008.

韩霏.博白县沙河镇客家话研究.导师:白云.广西师范大学,2008.

苏秀玲.广西贺州客家鸡歌调查与研究.导师:徐赣丽.广西师范大学,2008.

莫立芸.王居园的香火传承.导师:徐莉.广西师范大学,2008.

朱焕.桂东南客家育俗调查研究.导师:徐赣丽.广西师范大学,2008.

陈杏梅.桂北船上人同姓婚姻习俗的考察研究.导师:刘道超.广西师范大学,2008.

卢天然.社会动乱与清代广西基层社会研究(1796-1911.导师:严昌洪.华中师范大学,2008.

陈金平.民间的狂欢与社会控制.导师:林国平.福建师范大学,2008.

赖水随.最后的村落—客家的教育精神与道德文化.导师:毕世响.福建师范大学,2008.

何朝银.革命与血缘、地缘: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949-1965.导师:黄国盛.福建师范大学,2008.

何惠玲.中山粤闽客方言声母比较研究.导师:王临惠.天津师范大学,2008.

黄震.以地方史为主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导师:邓璟生.广西师范大学,2008.

王炎.离异与回归——从土客对立的社会环境看客家移民的文化传承.中华文化论坛,2008,(01):21-27.

刘蓬春.从《刘氏家族示谕碑》看清代东山客家的宗族管理.中华文化论坛,2008,(01):28-33.

贾建伟.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跨文化比较研究.音乐探索,2008,(01):13-19.

罗金华.宁化客家祖地的世界级品质及其开发.三明学院学报,2008,(01):95-100.

吉路.走进美浓镇:创意生活从客家庄看去().北京档案,2008,(03):48.

何嵩.福建漳州客家学研究方兴未艾.中国地方志,2008,(03):16.

郑威,余秀忠.围屋化:族群历史记忆的社会化叙事——广西贺州客家围屋作为叙事文本的文学人类学分析.广西民族研究,2008,(01):69-74.

刘道超.族群互动中的文化自觉——以广西客家族群关系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08,(01):62-68.

冯剑,黎志涛.体验建筑——浅析安贞堡民居的场所与空间特质.建筑与文化,2008,(03):74-76.

.江西兴国数百旧祠堂发挥新功能.城市规划通讯,2008,(05):13.

黄志繁.谁是客家人?.中国图书评论,2008,(03):56-59.

王明前.《天朝田亩制度》“乡政”考.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143-149.

单辉.论梅县方言与外区方言共有的古语词现象.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44-146.

樊洛平.客家视野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族群文化认同——以台湾客家小说为研究场域.台湾研究集刊,2008,(01):56-65.

陈潇儿.古朴淡雅  重在写意——罗九香先生客家筝艺术风格浅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1):49-53.

张振江.试论早期香港华人族群语言的竞争与选择.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93-205+210.

林钦娟.钦州话同音字汇.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1-7.

张秀珍.贺州沙田客家话音系.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18-25.

陈思同.上思县屯隆客家话音系.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26-33.

袁丽红,滕兰花.壮族妇女与客家妇女的异同性探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101-105.

刘运娟,陈东生,甘应进.浅析客家服饰文化的根源性与融合性.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03):38-41.

廖胜,王晓南.太平天国婚恋自由之民俗辨析——兼论太平天国婚恋自由不能作为太平天国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依据.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3):75-80.

杨保雄.客家童谣的意识形态功能——对贺州客家童谣《月光光》的文化解读.贺州学院学报,2008,(01):14-18.

宋俊娟.从贺州客家围屋雕刻看客家人的审美——以贺州莲塘围屋为例.贺州学院学报,2008,(01):19-22.

张福俊.福建客家土楼.地理教育,2008,(02):19.

.中国姓氏渊源.中国地名,2008,(03):22-23.

洪丽芬.试析马来西亚华人母语的转移现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01):32-41.

巫秋玉.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与中国客家侨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01):46-57.

伍依丽.“雁南飞”的客家风情.中国老区建设,2008,(03):39-40.

王水香.清代汀州客家诗歌研究.导师:徐华.华侨大学,2008.

高珊.梅州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导师:吴昊.西安美术学院,2008.

肖文礼.赣南客家祭祖的音乐文化人类学研究.导师:张振涛.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谢莉.粤北山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考——以梅州为例.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42-44.

.客家文化区域研究的实践与思路.创新,2008,(01):98.

邱春美.客家传仔《陈白笔》残本的语文探讨.创新,2008,(01):95-98.

樊洛平.从台湾客家小说看“大地之母”形象塑造.创新,2008,(01):91-94.

江尔雄.整合闽文化  促进两岸合作交流.政协天地,2008,(Z1):44.

唐群.客家文化与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拓展.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2):61-63.

吕红艳.桂东客家“二月二”节.广西地方志,2008,(01):50-53.

马月敏.我国民歌的色彩区分类.科学大众,2008,(02):147.

吉路.走进美浓镇:创意生活从客家庄看去().北京档案,2008,(02):48.

唐金海.文学史的传统与新质——兼论《客家文学史纲》.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76-77.

肖文礼.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客家祭祖音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42-45.

张勇华.江西宁都中村傩戏研究——一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46-50.

文智成.台湾义民庙与韩国义冢的文化意义比较——以台湾新竹枋寮“褒忠亭”与韩国锦山“七百义冢”为重点的探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3-19.

罗勇.民间信仰研究(1)——解读客家人心灵世界与地域社会形构的钥匙.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5.

周建新,刘宇.“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38-140.

邹春生.神灵入典与毁禁淫祠:略论国家对客家民间信仰的控制——兼论国家权力在客家文化形成中的作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28-33.

周建新.行走于书斋与田野之间,感悟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34.

林本炫.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之特色——以苗栗县义民爷信仰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20-27.

河合洋尚.日本客家民间信仰研究之我见——从“空间—场所”论的观点来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6-12.

曾光敏,王院成.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传统模仿发展战略透析——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00-103.

康保成,陈志勇.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学术研究,2008,(02):146-152+160.

莫乔雅,孙宝.浅谈桂南采茶戏的现状与发展——以博白客家采茶戏为个案.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6):164+85.

余云珠.略论客家文化对“客商”的影响.嘉应学院学报,2008,(01):15-17.

闫恩虎.“客商”与近现代中国.嘉应学院学报,2008,(01):5-9.

何尚武.“客商”的教育情结探析.嘉应学院学报,2008,(01):10-14.

.我校隆重举行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梅州市客家研究院挂牌仪式.嘉应学院学报,2008,(01):29.

谢莉.建设梅州旅游支柱产业的战略思考.嘉应学院学报,2008,(01):75-80.

王喜平.广东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人文景观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探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01):39-41+45.

蔡燕歆.洛带古镇的客家会馆建筑.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49-53.

刘伟.从音乐人类学角度评析《土楼回响》.宿州学院学报,2008,(01):94-95+108.

周琍.清代客家盐商与宗族建设.江西社会科学,2008,(02):234-237.

温昌衍.客家方言部分本字考.龙岩学院学报,2008,(01):103-106.

郭启熹.福建省客家话的分布与特点.龙岩学院学报,2008,(01):97-102.

黄雪英.论闽西文化资源的禀赋类型与开发.龙岩学院学报,2008,(01):45-48+53.

张佑周.试论现代化进程对闽西客家社会宗法制遗风的冲击.龙岩学院学报,2008,(01):6-11.

吴福文.客家文化:客家地区旅游的特色与潜力——以闽粤赣边区为例.龙岩学院学报,2008,(01):12-15.

谢登斌,唐德海.广西博白客家文化探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80-82.

陈振中,唐德海.从教育情结看客家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77-79.

刘蓬春.东山客家的“风水”族规.四川文物,2008,(01):78-82.

乔全生.晋方言向外的几次扩散.语文研究,2008,(01):45-48.

刘晓春.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文艺研究,2008,(02):92-99.

赖启彰.永定石文化源远流长.石材,2008,(02):49-51.

赖龙威.赣南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建造技术浅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4):229.

张一兵.以深圳为例看地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多样性..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08:6.

彭建国,彭泽润.湖南方言历史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08,(01):156-162.

房敏.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促进粤闽赣客家地区经济发展.内江科技,2008,(01):27+37.

房敏.粤、闽、赣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探析.特区经济,2008,(01):215-216.

邹春生.从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的自我救助行为看客家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构建.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1):49-52.

李劲龙,叶青,朱祯.浅析深圳近现代建筑特征.山西建筑,2008,(03):66-67.

汤韵旋.台湾客家人“隐而不显”及其文化危机中的族群反应.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28-32.

谭元亨.客家民谚与“祖宗言”.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85-89.

邱德昌.古城展新姿.开放潮,2008,(01):26-29.

.著名苏区  建筑之乡  黄金宝地  旅游胜地  上杭.领导文萃,2008,(02):163.

全南海.客家本色  乡土诗人.广东艺术,2008,(01):42-43.

薛熙明,魏雷.广东基督教文化与岭南文化之整合研究.热带地理,2008,(01):86-91.

.关注古村落文化:客家人的桃花源.乡镇论坛,2008,(02):42-43.

周建新,刘宇.客家神灵和地域文化的多元视界——“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82-85.

黄建军.福建永定土楼旅游开发研究.经济地理,2008,(01):170-172.

李婷婷.广东客家传统民居资源调查研究——以梅州村镇传统民居现状调查为例.艺术百家,2008,(01):26-33+9.

郭起华.从客家服饰看客家文化特质.韶关学院学报,2008,(01):41-44.

秦文.试论河洛文化的兼容性.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53-54.

谢敏华.客家家教略论.科技创新导报,2008,(02):183-184.

卢丽刚,周琰培.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求实,2008,(01):61-63.

杨海中.第六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安阳召开.中州学刊,2008,(01):11.

龙音希.赖惠英:乐做平淡客家女.北方音乐,2008,(01):26.

宁新安.粤东北客家民居围龙屋建筑探究.艺术教育,2008,(01):28-29.

谭元亨.客家围屋何不申遗.同舟共进,2008,(01):58-60.

吴越.闽西客家山歌与客家民间“文化血缘”关系初探.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01):96-99.

周伟华.明清时期粤东北流民与社会变迁.导师:黄志繁.南昌大学,2008.

胡敏丽.四川洛带古镇旅游产品质量提升研究.导师:张梦.西南财经大学,2008.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8)》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9)         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7)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